簡評 積極的漢化政策,將原住民與漢人同化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101

東征逾載,整棹言歸。巡使黃玉圃先生索臺灣近詠,知其留心海國、志在經綸,非徒廣覽土風、娛詞翰已也。賦此奉教,五首選二

作者:藍鼎元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番黎1素無知,渾噩2近太古。祇為巧偽3引,訟爭亦肆侮4。睚眥5動殺機,其心將莫禦。所幸弗聯屬6,社社自愚魯。太上用夏變7,衣冠與居處。使彼忘為番,齊民消黨羽8。其次俾9畏威,罔敢生乖迕10。無虐無令傲,服勞安作苦。恩勝11即亂階12,煦噓13鼠為虎。所以王道14平,不為矯枉15補。(其二)
內山有生番16,可以漸而熟17。王化18棄不收,獷悍19若野鹿。穿箐截人首20,飾金21誇其族。自古以為常,近者乃更酷22。我民則何辜,晨樵夕弗復。不庭23宜有征,振威寧百谷。土闢聽民趨,番馴賦亦足。如何計退避24,畫疆俾肆毒25。附界總為戕26,將避及床褥27。(其三)


【題解】
本組詩為五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貳冊。本組詩共計五首。康熙60年(1721)藍鼎元隨南澳鎮總兵藍廷珍來臺平朱一貴之亂。叛亂平定後,朱一貴事件暴露了清廷統治臺灣的諸多缺失。當藍鼎元在即將歸返之時,上呈詩作給當時來臺的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題言中「非徒廣覽土風娛詞翰已」則反映了當時宦臺官員的治臺心態,藍鼎元用詩展現了他對於當時統治臺灣的政策的看法與建言。
組詩第二首,藍鼎元所陳述的內容正對相關原漢互動的隔離政策的補救。藍鼎元細膩的觀察原住民的社會的生活習性,提出積極的漢化政策取代不識不知的放任管理,使番能受教化為民「無番漢之別」。同時對於原住民應該恩威並施,但也不能虐待、勞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