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賽道 番外篇 19《只要你想要的做跟不做都會實現》
http://sethway.org/blog/?page_id=111
你不管氣什麼都跟覺察程度有關,嚴以律己的人其實從來不會寬以待人,你再怎麼寬以待人其實從別人的角度來講都還蠻嚴厲的,如果今天對方有對等的回饋不管是繼續住或者還是講了一套的原因,那我就比較可以接受,那第二個部分就是你剛剛講的,你以前會做的更多,其實這個部分就是你試鍊的過程。你為什麼不做的跟以前那麼多了?其實你有想事情進展不一定跟以前那麼怎麼樣,我要不要一頭熱的就鑽下去?那另外部分可能對自己要求嚴格沒有那麼嚴格,從這個觀點來講他本來就是跟外界沒有關的一個試鍊跟成長的過程,只是這件事情配合過了。所以到最後這件事情會變怎麼樣?那在下一次就變得說你自己想辦法或者看我心情怎麼樣,我變成就不是被制約了,或自動化了,今天意見事情打來或者要幹嘛,我可能還沒有很清楚狀況,我每次都自動啟動那個完美計劃的機制。那只是這次你還在半路中你就說你沒有做那麼多了啦!那你沒有做那麼多就代表你對你之前做那麼多的情況用所覺察,所以你選擇了沒有做那麼多。所以跟你有沒有細緻我反而覺得那個試煉的過程不那麼被自己制約。那到最後就變成像我講的我要衡量我自己的,而不是變成慣性的我被制約我怎麼做。就我的觀察你好像別人講一句話你就自動啟動的那個,那個是沒有衡量你自己,到最後你就不會一個自己來然後你那個連鎖反應就一直下去。因為那個部分是你自己的事件,一個試煉的過程中,以前做很多,這一次做一半,到最後是我想做才做,我要看我的狀況是怎麼樣。其實這整件事情本來就是你自己的歷程,你以前馬上就做,任何人都是扮演著配合的角色。你真正想要的如果被很多限制性信念阻礙而不去做,到最後還是會做到,可是做到的時候,你會因為那件事情而爆發,把焦點對著那件事情,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觀察自己的反應。
比如說你其實已經開始去想說我是不是不要那麼嚴格?我是不是不用每次做那麼多,對不對?可是你還是覺得你應該要做啦!但是你真正想的是不要做了對不對?那這件事情爆發之後,但是從現在這個事件橫面來看你會覺得我是被迫的這樣子,你是不是被迫的而是你早就想要這個樣子。可是我沒有做的時候到最後會變成是被迫的時候,我們的焦點不是在於我們的反應。其實反應才是我們該計較的、注意的,變成我的焦點在那件事情上,可是那件事情本來就是假事件。那是因為我沒有主動調整而引發的事件,那個反應才是重點不是那件事情。被迫是因為沒有發現這本來是自己要的,被迫是誤解,可是因為我們沒有往那個方向做,而那個事件又吸引我們的焦點,我們好像是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是我想要變得不要那麼自我要求然後展現在籌備事情上,不用那麼費力。可是我的訓練還是告訴我,我應該要做的好一點,所以這一個不要籌備那麼多、不要做得那麼麻煩真正想要的狀況沒有被表現出來。然後才引發了、吸引了一個人要來住然後又不住。從表面上來看我是因為這件事情然後才這樣子反應,其實嚴格來講是反應先開始的,只是對那個反應沒有先覺察。那個事件是假的,別人對你講什麼也都是假的,是你自己反應的那個部分才是真的。如果你要把這兩個配合著講,你就把別人講的像行雲流水一樣過了就過了,那你不能過的時候其實是你自己的這個部分才是真實的,他只是被你吸引過來的。那你為什麼會變得像行雲流水一樣讓你過?因為你在這部分沒有相對應的點。
#問賽道 番外篇 19《只要你想要的做跟不做都會實現》
再等一下,你太快介入他就沒有成長的空間,當你說我升他設計師是為了訓練他積極一點,這個還是條件式的。可是實際運作不是這樣而是要兩邊同時配合,是我想要那樣子而讓所以他那樣子做,而不是想要他那樣子所以我這樣子做。不然以後你都用同樣的方式對另外一個人那我就用這一步,成功從來不是因為物質實相看到的原因,而是從那而外的原因,為什麼有時候拷貝的經驗不一定是成功的,因為根本就不是,那個是觀察的結果。那觀察是什麼?信興的時間的前因後果!
我之前常常講的家和萬事興是狀態而不是方法,你不是故意維持「大家都不要吵,然後很平靜」,那個狀態論你用方法論來做你就慘了,懂我的意思嗎?東方哲學講的是狀態可是我們習慣把那個狀態當成我一定要維持的形象。我要一個表象是和平的,當然你在做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是你在維持一個的表象啦!你以為我們維持我看到的和平然後我們家就會很興旺,可是其實不是啦!他沒有談到那個方法啦!東方的哲學有點像是如人飲水冷軟自知,你就去試試看,但是有的人抓到訣竅了,有的人沒有抓到訣竅。家和萬事興的狀態是真的,但是他沒有表明應該怎麼做。
這些事情其實一度都是我們想要的,只是那些事情太吸睛了、太引人注目了,然後會以為是那個人怎麼樣,那個人破壞我們的原則,可是那個都不是重點,是我之後的反應才是。實相不是靠你在上面施力才改變的,是靠信念,但是我們忘記的時候就會想要對它施力。所以我們平常會在講費力是錯的因為那個方向不對。比如說今天一個人遇到他老婆外遇然後就快刀斬亂麻離婚,外遇這個事情太吸睛了可是你如果了解我們今天所講的脈絡,你就會知道離婚才是我想要的,我已經肖想很久了啊!可是我不敢採取,一樣啊!今天當下那件事情當下你的不舒服其實都不是你應該注意的焦點,你應該注意的焦點是你所謂的被迫去採取的那個行動,而他又真的來講不是被迫的,是你一度想要的,而你忘記了,那個被迫性會讓你覺得你並沒有做到你想要做的。例如說說昨天跟一個學生講說他一直想要帶她媽媽來參加成長課程,很多想法就沒有動作可是他真的很想,後來她媽媽被診斷癌症,他就說沒有辦法一定要帶她去。可是他一直想做這件事情而他忘記的是他想要這樣,然後我就跟他講說你媽媽的癌症是幻相,你要帶她來才是真正的實相。可是他就想說她媽媽那麼老了來這邊被polo老師定也不是辦法,可是媽媽已經得癌症第四期了要定也要定了啦!他就突破了所有東西,可是他會覺得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才只能這樣,可是其實沒有。
那另外一個好玩的是今天不管你媽媽有沒有得癌症,這個其實都是你想要的她沒有得癌症你也是想要這樣子做,她有得癌症你也是想要這樣子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他有沒有得癌症都沒有關係。你不用刻意聚焦在她有沒有的癌症這件事情,可是我終於得到了我想要的,癌症是個假象、是個誤解,那個癌症第四期也是有一個特殊的儀器測出來的,他們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其實嚴格來講如果你聚焦在反應上面,那個事件是幻相或實相都不影響你的行動,所以有沒有你根本就不需要去考慮,如果我採取的是同樣的行動,那我們習慣上就是因為太吸睛了所以我們要去確立那個狀況然後才怎樣採取,可是你回頭去看不管我有沒有確立那個狀況,其實這都是我想採取的。所以這又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你根本不用去確定那個實相是什麼。或者更擴大來講你根本不用定義任何一個現象,賽斯說不要為疾病命名因為這個是不利的,因為你確定的一個實相你就鞏固他了。你根本不用確定一個現象,那他就存在很多種可能性,你還沒有遇到當下你根本就不用去確定。
好像是我看到才不信任,是嗎?不是吧!是一開始不信任才有那個東西。我有我既定的想法所以我看到那個現象,其實我就覺得這個不是朝向設計師的那一條路,然後就這樣子印證,有相信有印證然後就陷入的輪迴裡面。可是當你很想的時候其實就是不要管你那一些信念!就用很想的方式去做就是跟隨衝動吧!我們真正想做的時候其實就是去做了,可是我們真正想做的時候會因為所以我看到的或者是我的信念也好我會覺得還不行那這就是你的歷程,到最後你用很多其他的方式不是你最想要的方式去幫她,後來發現都破功。
你自己信任的那個部分是跟他沒有關的,因為你沒有看到那些周圍的條件,為什麼要看到那些周圍的條件?因為我相信這個才是設計師的步驟,回到我們今天所講的我想要的我就去做嘛!那如果不能做也不用擔心,我最後一定會達到我想要的,光只要想就可以形成了,只是主動跟被迫而已,那個被迫是假的。從賽斯的觀念,人並不可能被迫,所以你並沒有被迫升她為什麼或怎麼樣,那個被迫是個誤解。
那回到一個此時此刻那我想要怎麼樣,根本沒有一個客觀地觀察,就像我們講的不能因為賽斯書很難念所以我們就念其他的,是我就想念其他的啦!因為這樣子會陷入一個前因後果的改變那就讓你背離了賽斯的講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