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pilikang.pixnet.net/blog/post/43679376
03行動的勇氣
勇氣與懦弱並不是好壞之分,而是不同個念下所產生的行動差異
△賽斯曾說:「有效的行動是跟著信念走的!」意思是生活中你會採取的任何動作或是行動,都
是憑藉著你的信心而產生的。
△恐懼與憂慮的感覺來自於過去的經驗或是吸收到的知識,意識心便依此推論(想像)未
來的可能情境,因而在當下失去了所謂的勇氣。
△所謂的未來是以可能性的方式存在的,你永遠可以在當下採取行動而
踏上與經驗中全然不同的可能性之路。
△根據賽斯的思想,外在的實相是因著內在意識心的信念所產生的。他的觀點是心因外
果,不是前因後果。依照這個脈絡,重要的仍舊是信念而非經驗。
△深陷於過去的經驗並無意義,當下的行動與抉擇才是決定未來的推手
△過去只存在於記憶之中,未來只存在於想像之中。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內心的信念才是最後結果的決定因素。
△不再把當下的時間,用來夾帶過去的經驗,憂慮未來的想像, 一昧的尋求表面解決,而是進一步覺察內心當下的信念,藉正確的信念驅動有效的行動
。
05親子之愛
大部分的青少年是不能體會父母親的用心的。但是也要知道一般父母親的用心方向是錯的。
△這世界的任何行動都是愛的表現,無論它看起來多麼的令人費解。
△賽斯這樣說:「在你身為人的時候,你的『心』大部份要靠頭腦的成長和活動。有一些資料是維持生命所必知的,必須由父母來教給孩子、傳給孩子。
」
△如果這個世界的每一個新份子與後代都與他們的前一代有共同的信念或想法,他們的生活世界或許很平和順利,但是會不會太平淡無趣了一點?
△每個人都建立了自己主觀的世界,而這才是我們希望青少年探索世界的真正意涵,依著自己的意識焦點與信念創造新世界,而非探索一個「不存在的客
觀」的舊世界與宇宙。
△心裡總是放不下是必要的,因為本來就不該放下!而是要把這份心力放在一起與小孩再學習的過程中。
△父母親的焦慮並不是擔心孩子,而是來自抵抗自己需要改變所產生的潛意識焦慮。我們希望小孩照自己的意思走其實就是要維持自己限制性信念的不變
△小孩或青少年提供了我們這一生很自然的再創造的過程,這是他們帶來的愛。這是一般沒有小孩子的父母體驗不到的掙扎與禮物。
△瞭解他了,問題自然就會解決。他不僅會被同理,而你的視野也會更開闊,更會變年輕。
△威力之點是在當下永遠不嫌晚!小孩不會是一張白紙,他自己帶來的生命藍圖會比我們替他規劃的更精彩。
△相信人生不管如何都是精彩的,而不把力量或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反而是從自己遇到新契機的角度出發。
06畢業與失業
沒有全面的焦點,只要焦點。因為焦點會佔據了你視野的全面。
△首先,先了解到目前的現象是暫時的結果。因為我們其實也無法預測未來。再來,把注意力也就是焦點擺在你的優點之上。你能活到現在與生活型態必
然代表了一些優勢
△其實你的困擾正是對所謂的就業環境有既定的想法所造成的。想像未來就像白日夢,很簡單。白日夢是不需要擔心什麼達不成的。
△有一個現象或實相可以被你解釋為「好」,如果你的焦點是「壞」。
△沒有全面的焦點,只有焦點。因為焦點會佔據了你視野的全面。
△感受是真實的,代表的是你看到的部份是真的,但詮釋的方式卻是依著你的信念。你放過了其它部份,也忽略了其他詮釋,你「假裝」看不到這些,而
埋頭似地只看到你的信念引導你去看到的部份,而那部份將成為了全部,且看似不可變化。
△競爭的觀念永遠涉及了將力量轉移到其他人身上。無論是提升外語能力及專業知識,學習所涉及的永遠是「價值完成」,而非競爭。
△所謂的「價值」即是我們現在存在的狀況。我們是藉由不斷的瞭解自己而成就自己,這就是價值完成。
△當你快樂地生活時,你無法說你的存在對別人而言,不是一件值得鼓舞的事。當你為了自己的問題而問的這個過程,也同樣幫助了其他相同困境的人。
△問題無須外求,只需由內自省,而我的存在就已證明我一定可以尋找到最佳的出口與方向。
09罪惡感與良心
除非你刻意傷害別人,否則你所感受到的罪惡感都是人工的。
△賽斯表示事實上世界現下就夠亂了,這並非由於我們沒有罪與罰的概念,反而主要是因為我們有罪與罰概念的緣故。
△所有的時間是同時的,因而懲罰是無意義的。懲罰與犯罪兩者根本是同時存在的。
△除非你相信你犯了你必須補償的罪,否則並沒有所謂的自然的業報存在,而賽斯也提到在肉身存在的黎明,在歷史開始前的黎明,人們知道死亡只不過
是換一種形式而已。
△「死亡也是一個實相或事件,同樣是由個人的信念與基調所導致。」在每個人的實相中並沒有受害者!死亡也是如此。
△自然罪惡感主要是意識作為一種「不會再犯」防範措施。任何以前曾喚起過自然罪惡感的行為(有意識的侵犯他人的身體或心靈)將來都會被避免。
△除非你刻意傷害別人,否則你所感受到的罪惡感都是人工的。
△這樣的一種認為或感覺自己是錯的,會否認掉自己的真正經驗,並造成經驗能量的阻塞與罪惡感的累積,影響了一個人的各種生活面向。例如:貧窮、
生病、人際衝突等等不順遂。
△唯一的紀律就是「不可侵犯!」也就是之前提及的只要不是刻意傷害別人的身體或心靈,什麼事都可以做。但是,當然「你不可侵犯」這個唯一的禁令
必須具有足夠彈性,來涵蓋我們有意識可能涉及的任何情況。
△我們會急得想贖罪或是懺悔,但這是不必要的,因為你沒有侵犯任何人。這種情況下,你就是在收集「不自然的」罪惡感,一個你罪不應得,你卻因信
念而接受了而造出來的罪惡感,就是人工罪惡感。
△「有聽話的智慧要比學會說話的藝術來得重要」。
△「良心不安是由一個兩難之局和一個對你們肉體生存所設的條件的誤解所引起。」良心其實一種是信念,由它處所學習而來。
△我們所認為的良心,常常是由外而來的是非感,而這往往是在年輕時被灌輸的。賽斯認為一般狀況是因為父母用他們自己的信念曲解了「自然罪惡感」
發生時的狀態。
12沒錢怎麼辦
生命不會因為你自我的注意力只在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這件事情上,在其他的面向就完全靜止不動。
15怎麼講不聽啊?火大!
我們為了不讓自已因外在刺激所引發的焦慮變得失控,所以會想控制或規範小孩在某一種範圍。
△我們為了不讓自己因外在刺激所引發的焦慮變得失控,所以會想控制或規範小孩在某一種範圍。但是小孩若不聽或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那麼範圍的防線
崩潰,也就生氣了。
△防衛機制已經是一種面對情境之後的反應了,所以倒不如問說其背後的(限制性)信念是如何產生的,以致於才需要啟動這樣的防衛機制。
△你本能地有想闖蕩社會的衝動,但是因著他人或是自己的的因素而找一個穩定工作。這個因素就是你的信念,而壓抑代表的是這個過程,被壓抑的本能
不能實現而改以另一種代替。而現今若有人展現出者這個本能或行為就會引發你的焦慮。這個焦慮便是當時自己若沒照著自己或他人期待的路走所可能引
發的感受。我們會自然地想避免這種感受再被喚起。
△賽斯說:「痛苦是不必要的,學習與成長也不一定要涉及痛苦。」所以,痛苦是一種幻相,它是讓自我去體驗喜悅的方式之 一。
△沒有問題,只有執著。找到那個背後的限制性信念,並肯定它帶來的經驗,然後越過那個執著或者說改變那個限制性信念,那麼我們就更完整,更是自
己了!
△自我是在不斷地變為(becoming)的過程,自我的存在依靠的是變化,不變動自我就僵化了,而導致真正的失去。
△小孩子是以忤逆父母的方式來報恩的!
16我又做了蠢事?
你只會失落那份事前的焦慮與事後的懊悔,沒有更多了。
△事前盡力表達與事後反悔,或許都是因為求好心切的正面動機。
△向的行為來自負面的信念。雖然力求表現,卻是因為擔心自己表現不夠好。或者相信自己非得如此否則便不夠好。
△所謂「主觀感受」便是你相信你自己不夠好。也因這個相信,如果你還算是個上進的人,你便不斷地努力想讓自己表現地更好 但是你的感覺就會像現
在這樣懊悔,然後確信自己真的很差。
△從信念創造實相的觀點來說,你相信自己不足,其實是不可能闖造出自己很好的狀態的。自己的不足比較接近是一種評估、一種看法、甚至只是一種詮
釋,離事實是有點距離的。而這看法便是你的信念!
△你仍然可以去做一件事達到你想要的狀態,但你不需要認為你自己不夠好。除非它不是你真正想做的,那麼你便該思考你為何要繼續做下去。
19時間同時性之意念建構
真實的過去其實並不會影響現在,只有記憶中的過去會影響現在。
△賽斯有一個不錯的比喻:「你步行穿越森林,發現許多樹木。時間可以理解為整個森林,但是你見到前面的一株樹,把它稱為將來。你以為這樹以前
不在那裏,因為你還未到達它。你把你背後的樹稱為過去。」
△線性時間觀念的影響是:我們的經驗與意識的擴展受記憶窄化了。並且忽略了其他非官方路線也就是可能性的路徑以及過去仍然可以改變的事實。
△你當下所處的這個點,能夠到達當下這個點的「來時路」的路徑有著幾百萬種可能,不是只有記憶中的那個官方路徑。
△你,憑藉著信心,跨出一步,你就踏進了未來(或改 變了過去)。所以,即使閉著眼睛,你都能走出一條路來,而且跟「來時路(過去)」一樣,「
前途(未來)」有著幾百萬種可能性的路徑。
△你只需要管好你面前這一桌實相就夠了。
2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貼涼的!根本沒用!它只會讓自已暫時安心跟拒絕其後的成長與洞見所需要的動力。
△所有的、任何你遇見、看見、感受、覺知等等都是在架構二或內在世界就與其他(人) 意識共同同意的約定與演出,而且是對全體都有利無害的,這就是最好的安排。
△你遇到困境時可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直接告訴自己說,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來自我安慰,就像貼撒隆巴斯一樣,貼涼的!根本沒用!它只會讓自己暫時安心跟拒絕其後的成長與洞見所需要的動力。它成了一句沒什麼深厚信心的聊慰之詞罷了。
△只要眼光夠狹隘、知識夠淺薄,什麼都可以是最爛的安排。
△二個面向:一個就簡單地相信與接受實相的特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後去理解所遭遇事件為什麼是。第二,則是盡可能地去了解這個所謂「更高視野」也就是「實相的本質」的論述。以「解信並行」的方式來進行覺察的過程,那麼接下來就是信念的問題了。
--
由 Blogger 於 8/04/2017 09:13:00 下午 張貼在 胡愛晏
目次
01賽斯是什麼
認識自已真正的存在並不只限於肉體,而賽斯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證明。
△學習賽斯就是認識自已
△賽斯資料很難會造成流派之爭,因為一切都必須回歸到「我創造我自已的實相」
01賽斯是什麼
認識自已真正的存在並不只限於肉體,而賽斯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證明。
△學習賽斯就是認識自已
△賽斯資料很難會造成流派之爭,因為一切都必須回歸到「我創造我自已的實相」
02我創造我的實相
你不能改變任何人任何事,但是你可改變全世界
△我們自己選擇及實現我們當下所擁有與面對的一切
△現象(實相)的存在就像一隻大象被不同矇住眼睛的人摸,你所摸的地方就代表了你的信念,而且你的信念會吸引跟它類似的事件來到你身上,就像物
以類聚。
△只要你信念變了,世界就跟著變。所以,信念也像是各種顏色的墨鏡。帶著綠色的墨鏡想要把世界改成紅色是不可能的。
△想改變他人,其實仔細想想是自己的認知失調。
△「信念」令你產生某種「思想」,「思想」令你產生某種「情緒」,「思想」與「情緒」由內而外地造成了你的身體狀況、人生經驗與個人實相。
△信念就是你對一個事件或觀點的認同與相信,而永遠記住,「相不相信是一種選擇」,
你可以選擇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
△當你相信「你努力才會成功」,那麼你的成功就會需要透過努力。改成「不管怎麼樣我都會成功」這樣的信念會更好一點。
你不能改變任何人任何事,但是你可改變全世界
△我們自己選擇及實現我們當下所擁有與面對的一切
△現象(實相)的存在就像一隻大象被不同矇住眼睛的人摸,你所摸的地方就代表了你的信念,而且你的信念會吸引跟它類似的事件來到你身上,就像物
以類聚。
△只要你信念變了,世界就跟著變。所以,信念也像是各種顏色的墨鏡。帶著綠色的墨鏡想要把世界改成紅色是不可能的。
△想改變他人,其實仔細想想是自己的認知失調。
△「信念」令你產生某種「思想」,「思想」令你產生某種「情緒」,「思想」與「情緒」由內而外地造成了你的身體狀況、人生經驗與個人實相。
△信念就是你對一個事件或觀點的認同與相信,而永遠記住,「相不相信是一種選擇」,
你可以選擇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
△當你相信「你努力才會成功」,那麼你的成功就會需要透過努力。改成「不管怎麼樣我都會成功」這樣的信念會更好一點。
03行動的勇氣
勇氣與懦弱並不是好壞之分,而是不同個念下所產生的行動差異
△賽斯曾說:「有效的行動是跟著信念走的!」意思是生活中你會採取的任何動作或是行動,都
是憑藉著你的信心而產生的。
△恐懼與憂慮的感覺來自於過去的經驗或是吸收到的知識,意識心便依此推論(想像)未
來的可能情境,因而在當下失去了所謂的勇氣。
△所謂的未來是以可能性的方式存在的,你永遠可以在當下採取行動而
踏上與經驗中全然不同的可能性之路。
△根據賽斯的思想,外在的實相是因著內在意識心的信念所產生的。他的觀點是心因外
果,不是前因後果。依照這個脈絡,重要的仍舊是信念而非經驗。
△深陷於過去的經驗並無意義,當下的行動與抉擇才是決定未來的推手
△過去只存在於記憶之中,未來只存在於想像之中。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內心的信念才是最後結果的決定因素。
△不再把當下的時間,用來夾帶過去的經驗,憂慮未來的想像, 一昧的尋求表面解決,而是進一步覺察內心當下的信念,藉正確的信念驅動有效的行動
。
04做人很悲哀
感覺是你最好的判別準則。但是要記住是「快樂」而不是「安心」喔!
△信心的激勵也要說到你的心坎裡不是嗎?隨便的鼓勵二句,我們還是不會起反應。那麼,否定也
是一樣。
▲能刺激我們的往往是我們早已存在自己之內的,因此,刺激不是重點,它只是代罪羔羊。
△好不好不在於表象,而在於自己是否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在體驗那一種信念」下的實相?
△物以類聚是指無論我們如何另闢規則,總有人陪我們玩,不管如何改變,總是不會孤單
△『凡是因快樂而去做或是不做就是自己真正的意思,凡是因擔心而去做或不去做的事就不是自己的意思。』
△「感覺」是你最好的判別準則,但是要記住是「快樂」而不是「安心」喔!
△沒有人能左右你,除非你也有相同的信念
△當我們信念改變之後,與我們信念相近的人自然會聚集,而差異者自然會離去。
△你所建構的世界從來就只有你在體驗,沒有別人跟你共享完全一樣的實相。
感覺是你最好的判別準則。但是要記住是「快樂」而不是「安心」喔!
△信心的激勵也要說到你的心坎裡不是嗎?隨便的鼓勵二句,我們還是不會起反應。那麼,否定也
是一樣。
▲能刺激我們的往往是我們早已存在自己之內的,因此,刺激不是重點,它只是代罪羔羊。
△好不好不在於表象,而在於自己是否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在體驗那一種信念」下的實相?
△物以類聚是指無論我們如何另闢規則,總有人陪我們玩,不管如何改變,總是不會孤單
△『凡是因快樂而去做或是不做就是自己真正的意思,凡是因擔心而去做或不去做的事就不是自己的意思。』
△「感覺」是你最好的判別準則,但是要記住是「快樂」而不是「安心」喔!
△沒有人能左右你,除非你也有相同的信念
△當我們信念改變之後,與我們信念相近的人自然會聚集,而差異者自然會離去。
△你所建構的世界從來就只有你在體驗,沒有別人跟你共享完全一樣的實相。
05親子之愛
大部分的青少年是不能體會父母親的用心的。但是也要知道一般父母親的用心方向是錯的。
△這世界的任何行動都是愛的表現,無論它看起來多麼的令人費解。
△賽斯這樣說:「在你身為人的時候,你的『心』大部份要靠頭腦的成長和活動。有一些資料是維持生命所必知的,必須由父母來教給孩子、傳給孩子。
」
△如果這個世界的每一個新份子與後代都與他們的前一代有共同的信念或想法,他們的生活世界或許很平和順利,但是會不會太平淡無趣了一點?
△每個人都建立了自己主觀的世界,而這才是我們希望青少年探索世界的真正意涵,依著自己的意識焦點與信念創造新世界,而非探索一個「不存在的客
觀」的舊世界與宇宙。
△心裡總是放不下是必要的,因為本來就不該放下!而是要把這份心力放在一起與小孩再學習的過程中。
△父母親的焦慮並不是擔心孩子,而是來自抵抗自己需要改變所產生的潛意識焦慮。我們希望小孩照自己的意思走其實就是要維持自己限制性信念的不變
△小孩或青少年提供了我們這一生很自然的再創造的過程,這是他們帶來的愛。這是一般沒有小孩子的父母體驗不到的掙扎與禮物。
△瞭解他了,問題自然就會解決。他不僅會被同理,而你的視野也會更開闊,更會變年輕。
△威力之點是在當下永遠不嫌晚!小孩不會是一張白紙,他自己帶來的生命藍圖會比我們替他規劃的更精彩。
△相信人生不管如何都是精彩的,而不把力量或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反而是從自己遇到新契機的角度出發。
06畢業與失業
沒有全面的焦點,只要焦點。因為焦點會佔據了你視野的全面。
△首先,先了解到目前的現象是暫時的結果。因為我們其實也無法預測未來。再來,把注意力也就是焦點擺在你的優點之上。你能活到現在與生活型態必
然代表了一些優勢
△其實你的困擾正是對所謂的就業環境有既定的想法所造成的。想像未來就像白日夢,很簡單。白日夢是不需要擔心什麼達不成的。
△有一個現象或實相可以被你解釋為「好」,如果你的焦點是「壞」。
△沒有全面的焦點,只有焦點。因為焦點會佔據了你視野的全面。
△感受是真實的,代表的是你看到的部份是真的,但詮釋的方式卻是依著你的信念。你放過了其它部份,也忽略了其他詮釋,你「假裝」看不到這些,而
埋頭似地只看到你的信念引導你去看到的部份,而那部份將成為了全部,且看似不可變化。
△競爭的觀念永遠涉及了將力量轉移到其他人身上。無論是提升外語能力及專業知識,學習所涉及的永遠是「價值完成」,而非競爭。
△所謂的「價值」即是我們現在存在的狀況。我們是藉由不斷的瞭解自己而成就自己,這就是價值完成。
△當你快樂地生活時,你無法說你的存在對別人而言,不是一件值得鼓舞的事。當你為了自己的問題而問的這個過程,也同樣幫助了其他相同困境的人。
△問題無須外求,只需由內自省,而我的存在就已證明我一定可以尋找到最佳的出口與方向。
07偶像救贖
我就是那個一直拿水果與佛祖做交易的
△「賽斯資料」顧名思義就是一堆資料。主要是由賽斯闡述「對世間萬象或是萬事萬物存在的道理」所衍伸的內容。
△「即使有人幫你救贖了或解決了問題,那也只是因為你相信如此才產生了作用。」就像吃香灰可以治病、吃藥可以治病一樣,其實都是一種代理
性的過程。藉由其它非我的部份,如香灰、藥、儀式、手術、超人、蜘蛛人、某個大師等,代理行使自己的力量。這些代理過程若可以幫得上你,那也是
因為你相信的緣故。
△你的世界是你主觀感知的,你的世界只有你,當然改變實相的力量就在你身上囉!
△若能了解到他人對自己救贖,只是自己力量的代理,那何不將代理性的行為去除,省時又方便?又能增加自信心與力量感,何樂而不為呢?
△所謂學習賽斯思想的人根本不可能會落入個人崇拜,因為每一個面對的實相都需要回歸到「我創造我的實相」上來省思,根本沒有空間容得下偶像的存
在。
△很多的身心靈活動都是代理性的,削弱了個人的力量而重視形式,是本末倒置。當作遊戲性的體驗倒是很不錯。
△失控,那就當做是共同的體驗囉!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涉入。只有每個個人會因為他自己的理由而涉入
我就是那個一直拿水果與佛祖做交易的
△「賽斯資料」顧名思義就是一堆資料。主要是由賽斯闡述「對世間萬象或是萬事萬物存在的道理」所衍伸的內容。
△「即使有人幫你救贖了或解決了問題,那也只是因為你相信如此才產生了作用。」就像吃香灰可以治病、吃藥可以治病一樣,其實都是一種代理
性的過程。藉由其它非我的部份,如香灰、藥、儀式、手術、超人、蜘蛛人、某個大師等,代理行使自己的力量。這些代理過程若可以幫得上你,那也是
因為你相信的緣故。
△你的世界是你主觀感知的,你的世界只有你,當然改變實相的力量就在你身上囉!
△若能了解到他人對自己救贖,只是自己力量的代理,那何不將代理性的行為去除,省時又方便?又能增加自信心與力量感,何樂而不為呢?
△所謂學習賽斯思想的人根本不可能會落入個人崇拜,因為每一個面對的實相都需要回歸到「我創造我的實相」上來省思,根本沒有空間容得下偶像的存
在。
△很多的身心靈活動都是代理性的,削弱了個人的力量而重視形式,是本末倒置。當作遊戲性的體驗倒是很不錯。
△失控,那就當做是共同的體驗囉!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涉入。只有每個個人會因為他自己的理由而涉入
08金融海嘯避險之道
錢不在你手上,是因為你不吸引錢。
△失去工作收入,確實會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是更糟糕的是你奮力工作也僅能溫飽的現象, 已成為了你堅定不變的信念。這堅定不變的限制性或擔
心的信念,正是成為我們涉入此一景氣不好的群體事件的一部分。
△憂慮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對所接觸的訊息過度專注與偏執的推論。
△資源有限是個幻相!意思是從來沒有一項東西真正消失在地球上。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 為沒有石頭,石油時代的結束也不會是因為沒有石油。新的
信念有其自己層面上的電磁實相是 會相互吸引與滋長的,像生命一樣能夠自己找到出路。它會自動搜尋並開創出新的時代。
△資源之所以有限的實相,是因為你相信「資源有限,而能掌握的也有限」,不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到你手上,而是信念所產生的吸引力法則,使你能不能
有充足的資源。
△馬太福音6:26中提到:「你們細心觀察天上的飛鳥。飛鳥不撒種,不收割,也不在倉房裏儲糧,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難道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嗎?
」
△要吸引更多的資源或錢,我應該先感覺自己深受宇宙或自然的恩寵;相信自己的存在是富足豐滿,揚棄憂慮與恐懼,才能於當下採取有效的行動。我亦
不需要為當下所處的任何困境,感到有任何的罪惡感與自責,放手依尋內心的衝動,去做快樂的事或工作。
△所有的外在實相與經驗是先經由內在產生的,你內心的富足與豐富感存在,自然會漸漸的轉變成外在實相。
△當我們開始轉移注意的焦點,新的實相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錢不在你手上,是因為你不吸引錢。
△失去工作收入,確實會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是更糟糕的是你奮力工作也僅能溫飽的現象, 已成為了你堅定不變的信念。這堅定不變的限制性或擔
心的信念,正是成為我們涉入此一景氣不好的群體事件的一部分。
△憂慮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對所接觸的訊息過度專注與偏執的推論。
△資源有限是個幻相!意思是從來沒有一項東西真正消失在地球上。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 為沒有石頭,石油時代的結束也不會是因為沒有石油。新的
信念有其自己層面上的電磁實相是 會相互吸引與滋長的,像生命一樣能夠自己找到出路。它會自動搜尋並開創出新的時代。
△資源之所以有限的實相,是因為你相信「資源有限,而能掌握的也有限」,不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到你手上,而是信念所產生的吸引力法則,使你能不能
有充足的資源。
△馬太福音6:26中提到:「你們細心觀察天上的飛鳥。飛鳥不撒種,不收割,也不在倉房裏儲糧,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難道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嗎?
」
△要吸引更多的資源或錢,我應該先感覺自己深受宇宙或自然的恩寵;相信自己的存在是富足豐滿,揚棄憂慮與恐懼,才能於當下採取有效的行動。我亦
不需要為當下所處的任何困境,感到有任何的罪惡感與自責,放手依尋內心的衝動,去做快樂的事或工作。
△所有的外在實相與經驗是先經由內在產生的,你內心的富足與豐富感存在,自然會漸漸的轉變成外在實相。
△當我們開始轉移注意的焦點,新的實相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09罪惡感與良心
除非你刻意傷害別人,否則你所感受到的罪惡感都是人工的。
△賽斯表示事實上世界現下就夠亂了,這並非由於我們沒有罪與罰的概念,反而主要是因為我們有罪與罰概念的緣故。
△所有的時間是同時的,因而懲罰是無意義的。懲罰與犯罪兩者根本是同時存在的。
△除非你相信你犯了你必須補償的罪,否則並沒有所謂的自然的業報存在,而賽斯也提到在肉身存在的黎明,在歷史開始前的黎明,人們知道死亡只不過
是換一種形式而已。
△「死亡也是一個實相或事件,同樣是由個人的信念與基調所導致。」在每個人的實相中並沒有受害者!死亡也是如此。
△自然罪惡感主要是意識作為一種「不會再犯」防範措施。任何以前曾喚起過自然罪惡感的行為(有意識的侵犯他人的身體或心靈)將來都會被避免。
△除非你刻意傷害別人,否則你所感受到的罪惡感都是人工的。
△這樣的一種認為或感覺自己是錯的,會否認掉自己的真正經驗,並造成經驗能量的阻塞與罪惡感的累積,影響了一個人的各種生活面向。例如:貧窮、
生病、人際衝突等等不順遂。
△唯一的紀律就是「不可侵犯!」也就是之前提及的只要不是刻意傷害別人的身體或心靈,什麼事都可以做。但是,當然「你不可侵犯」這個唯一的禁令
必須具有足夠彈性,來涵蓋我們有意識可能涉及的任何情況。
△我們會急得想贖罪或是懺悔,但這是不必要的,因為你沒有侵犯任何人。這種情況下,你就是在收集「不自然的」罪惡感,一個你罪不應得,你卻因信
念而接受了而造出來的罪惡感,就是人工罪惡感。
△「有聽話的智慧要比學會說話的藝術來得重要」。
△「良心不安是由一個兩難之局和一個對你們肉體生存所設的條件的誤解所引起。」良心其實一種是信念,由它處所學習而來。
△我們所認為的良心,常常是由外而來的是非感,而這往往是在年輕時被灌輸的。賽斯認為一般狀況是因為父母用他們自己的信念曲解了「自然罪惡感」
發生時的狀態。
10死亡的恐懼
當我們的意識所能觸及的範圍隨著信念的改變而擴大,我們也將不再會只是認同於物質世界。
△死亡的失落與恐懼也就代表了讓自己對身體的完全認同。這是因為自己的身份感,只完全認同或投射在肉體之上才會產生擔心或恐懼失去。
△ 「肉體的必死的保證,讓我們絕對不會困於物質實相中。」
△信念永遠是最重要的!你要相信有其他實相同時存在你的眼界(意識焦點)之外。
△信念創造實相。所以務實者能驗證實務,而相信有更廣闊的其他實相存在的人,則會探索並發現其他實相的存在。
△當我們意識或注意力比較專注電腦螢幕時,我們可能會看不到身邊的其他事物。死亡後的世界也是一樣,當我們如此深入的認同於此生與物質世界的同
時我們也會看不見生前死後的狀況。
當我們的意識所能觸及的範圍隨著信念的改變而擴大,我們也將不再會只是認同於物質世界。
△死亡的失落與恐懼也就代表了讓自己對身體的完全認同。這是因為自己的身份感,只完全認同或投射在肉體之上才會產生擔心或恐懼失去。
△ 「肉體的必死的保證,讓我們絕對不會困於物質實相中。」
△信念永遠是最重要的!你要相信有其他實相同時存在你的眼界(意識焦點)之外。
△信念創造實相。所以務實者能驗證實務,而相信有更廣闊的其他實相存在的人,則會探索並發現其他實相的存在。
△當我們意識或注意力比較專注電腦螢幕時,我們可能會看不到身邊的其他事物。死亡後的世界也是一樣,當我們如此深入的認同於此生與物質世界的同
時我們也會看不見生前死後的狀況。
11穿梭實相之間
我們總會用既有的三次元的「在地」觀點去詮釋它,就像拿著一張廉價的明信片,去說明這就是哪裡。
△九種內在感官
(一)內在振動性觸覺
(二)心理時間
(三)知覺過去、現在與未來
(四)觀念的感官
(五)認識可知的本質
(六)對基本實相的天生知識
(七)組織囊的膨脹或收縮
(八)由偽裝中脫出
(九)能量人格的擴散。
我們總會用既有的三次元的「在地」觀點去詮釋它,就像拿著一張廉價的明信片,去說明這就是哪裡。
△九種內在感官
(一)內在振動性觸覺
(二)心理時間
(三)知覺過去、現在與未來
(四)觀念的感官
(五)認識可知的本質
(六)對基本實相的天生知識
(七)組織囊的膨脹或收縮
(八)由偽裝中脫出
(九)能量人格的擴散。
△ 探索內在實相並不需要你一開始就刻意去區分或是判斷是自己的想像或是內在實相,你需要做的就只是把你的意識焦點像一支手電筒一樣照往不同地
方似的轉向內在。
△賽斯提了二個探索內在實相的初始技巧:一個是想像自己的外在感官慢慢從十到一的程度關閉,然後漸漸從一至十打開內在感官。另一個是閉上你的眼
睛想像你是看著一個黑幕直到有光點出現而慢慢地打開一個可見的內在實相。
△不需要特別想像,也不需要特別尋找什麼。你只是需要將注意力往內,就像看電影一樣,你只要等待畫面的出現就可以。有些人可能一次就成功,有些
人則可能需要多幾次的練習,但重要的是,當你看見什麼畫面時,你就只是看著,不要試圖去詮釋那是什麼。
方似的轉向內在。
△賽斯提了二個探索內在實相的初始技巧:一個是想像自己的外在感官慢慢從十到一的程度關閉,然後漸漸從一至十打開內在感官。另一個是閉上你的眼
睛想像你是看著一個黑幕直到有光點出現而慢慢地打開一個可見的內在實相。
△不需要特別想像,也不需要特別尋找什麼。你只是需要將注意力往內,就像看電影一樣,你只要等待畫面的出現就可以。有些人可能一次就成功,有些
人則可能需要多幾次的練習,但重要的是,當你看見什麼畫面時,你就只是看著,不要試圖去詮釋那是什麼。
12沒錢怎麼辦
生命不會因為你自我的注意力只在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這件事情上,在其他的面向就完全靜止不動。
△就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物質實相的焦點中,我們只取這一瓢而不取另一瓢,問自己「為甚麼」就會因覺察而找到原因。但若對自己今日的實
相成因不夠清楚,當然面對下一步所發生的情境自然就無法了悟這結果也是自己所選擇要體驗的一部份。
△要知道體驗來自你的選擇而非強迫當然是你要負責囉!而沒有受害者也是因循著此一觀點來。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命不會因
為你自我的注意力只在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這件事情上,在其他的面向就完全靜止不動。你未覺察的自己可能正在安排不一樣的體驗。
△其實現象本來就是中性的。問題與困擾之所以產生來自於現象與自我焦點的結合。一個現象可以被感知為幸與不幸、快樂與痛苦。都是你的選擇。
△現象的產生來自於信念,然而這裡的重點卻是「有錢」與「沒錢」並非單純的客觀現象(事實),而是已經涉及自我的判斷,並且自我也只看到錢的變
化而忽略其他。
★想要有錢的焦點擺放不是在錢、也不是在擔心、也不是在趕快找工作賺錢,而是開始相信自己仍是富足的,自我所謂沒錢的「空乏感」只是暫時的錯覺
!
△相信就是信念,信念就會漸漸在物質世界形成實相,因而你不是真的變得所謂的有錢,就是會變得對現象很滿足並具充實感。
△信念早就開始了,會面臨今日的現象。而「現象」經過了「你」才成為「困境」。當你認清「現象」和「你自己」是二件事,你的自我就會明白困境的
概念是不存在的。
△一定會找到出口!因為困境不存,心境就變得單純與自在,外境豈能不變好。心境即外境,因為內在的信念會自然的具體化成外在的實相。
△改變我的信念,相信自己的錢是足夠供我使用的,並接受任何我是富足的想法!
相成因不夠清楚,當然面對下一步所發生的情境自然就無法了悟這結果也是自己所選擇要體驗的一部份。
△要知道體驗來自你的選擇而非強迫當然是你要負責囉!而沒有受害者也是因循著此一觀點來。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命不會因
為你自我的注意力只在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這件事情上,在其他的面向就完全靜止不動。你未覺察的自己可能正在安排不一樣的體驗。
△其實現象本來就是中性的。問題與困擾之所以產生來自於現象與自我焦點的結合。一個現象可以被感知為幸與不幸、快樂與痛苦。都是你的選擇。
△現象的產生來自於信念,然而這裡的重點卻是「有錢」與「沒錢」並非單純的客觀現象(事實),而是已經涉及自我的判斷,並且自我也只看到錢的變
化而忽略其他。
★想要有錢的焦點擺放不是在錢、也不是在擔心、也不是在趕快找工作賺錢,而是開始相信自己仍是富足的,自我所謂沒錢的「空乏感」只是暫時的錯覺
!
△相信就是信念,信念就會漸漸在物質世界形成實相,因而你不是真的變得所謂的有錢,就是會變得對現象很滿足並具充實感。
△信念早就開始了,會面臨今日的現象。而「現象」經過了「你」才成為「困境」。當你認清「現象」和「你自己」是二件事,你的自我就會明白困境的
概念是不存在的。
△一定會找到出口!因為困境不存,心境就變得單純與自在,外境豈能不變好。心境即外境,因為內在的信念會自然的具體化成外在的實相。
△改變我的信念,相信自己的錢是足夠供我使用的,並接受任何我是富足的想法!
13上帝開窗了
「神」或內我從不關掉人類的門,而是直接開窗。「關門」只是人類未覺察的誤解。
△「經濟成長」成了每個政府必備的口號,好像為了經濟可以犧牲一切,這跟古老部落將人獻祭給妖怪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不受影響的徹底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信念。再者,陷入的實相的那個實相本身,是「多面向」與「多次元」的,但是多數人大概會對準某一個面向反應
。而這就是受影響的因素之一。
△要逃脫目前困境,就是要透過自我的覺察,更全面的檢視目前的實現,發現驅動此實現的信念,加以修正調整即可
△當下是威力之點。當你發現這是你想要的之後你會喜悅地負起責任,並發現這是開的一扇窗不是關掉的一扇門。
△所以面對困境的朋友,不應該將焦點放在那扇關閉的窗上,徒留身影在前悔恨消極。應以更積極的信念,尋找另一扇早已為我們開啟的門,而機會就是
在當下採取有效的行動!
△正確地說,「神」或內我從不關掉人類的門,而是直接開窗。「關門」只是人類未覺察的誤解。
「神」或內我從不關掉人類的門,而是直接開窗。「關門」只是人類未覺察的誤解。
△「經濟成長」成了每個政府必備的口號,好像為了經濟可以犧牲一切,這跟古老部落將人獻祭給妖怪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不受影響的徹底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信念。再者,陷入的實相的那個實相本身,是「多面向」與「多次元」的,但是多數人大概會對準某一個面向反應
。而這就是受影響的因素之一。
△要逃脫目前困境,就是要透過自我的覺察,更全面的檢視目前的實現,發現驅動此實現的信念,加以修正調整即可
△當下是威力之點。當你發現這是你想要的之後你會喜悅地負起責任,並發現這是開的一扇窗不是關掉的一扇門。
△所以面對困境的朋友,不應該將焦點放在那扇關閉的窗上,徒留身影在前悔恨消極。應以更積極的信念,尋找另一扇早已為我們開啟的門,而機會就是
在當下採取有效的行動!
△正確地說,「神」或內我從不關掉人類的門,而是直接開窗。「關門」只是人類未覺察的誤解。
14我您老師勒!
生命藍圖是自已設計來面對的,但是怎麼反應卻是這個當下的你來決定的。
△賽斯認為每個人遇到困難,只有做一件事可以化解它,那就是找出自己對這個困難事件的想法,藏在其背後的信念,然後將這限制性信念加以改變。
△正視自己是擔心被認為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進而改變這個信念為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那麼他就能夠很誠懇地告訴對方自己已經盡力了,而不會困在這
個難局當中。
△二個部分:一個是自我肯定,另一個部分是相信人會改變。至於幫不幫忙就是其次了。在這二個信念的改變之下,他的助人行動的心情與態度將不再會
受阻礙或干擾。他會知道何時可以協助,何時可以停手而沒有罣礙。
生命藍圖是自已設計來面對的,但是怎麼反應卻是這個當下的你來決定的。
△賽斯認為每個人遇到困難,只有做一件事可以化解它,那就是找出自己對這個困難事件的想法,藏在其背後的信念,然後將這限制性信念加以改變。
△正視自己是擔心被認為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進而改變這個信念為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那麼他就能夠很誠懇地告訴對方自己已經盡力了,而不會困在這
個難局當中。
△二個部分:一個是自我肯定,另一個部分是相信人會改變。至於幫不幫忙就是其次了。在這二個信念的改變之下,他的助人行動的心情與態度將不再會
受阻礙或干擾。他會知道何時可以協助,何時可以停手而沒有罣礙。
15怎麼講不聽啊?火大!
我們為了不讓自已因外在刺激所引發的焦慮變得失控,所以會想控制或規範小孩在某一種範圍。
△我們為了不讓自己因外在刺激所引發的焦慮變得失控,所以會想控制或規範小孩在某一種範圍。但是小孩若不聽或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那麼範圍的防線
崩潰,也就生氣了。
△防衛機制已經是一種面對情境之後的反應了,所以倒不如問說其背後的(限制性)信念是如何產生的,以致於才需要啟動這樣的防衛機制。
△你本能地有想闖蕩社會的衝動,但是因著他人或是自己的的因素而找一個穩定工作。這個因素就是你的信念,而壓抑代表的是這個過程,被壓抑的本能
不能實現而改以另一種代替。而現今若有人展現出者這個本能或行為就會引發你的焦慮。這個焦慮便是當時自己若沒照著自己或他人期待的路走所可能引
發的感受。我們會自然地想避免這種感受再被喚起。
△賽斯說:「痛苦是不必要的,學習與成長也不一定要涉及痛苦。」所以,痛苦是一種幻相,它是讓自我去體驗喜悅的方式之 一。
△沒有問題,只有執著。找到那個背後的限制性信念,並肯定它帶來的經驗,然後越過那個執著或者說改變那個限制性信念,那麼我們就更完整,更是自
己了!
△自我是在不斷地變為(becoming)的過程,自我的存在依靠的是變化,不變動自我就僵化了,而導致真正的失去。
△小孩子是以忤逆父母的方式來報恩的!
16我又做了蠢事?
你只會失落那份事前的焦慮與事後的懊悔,沒有更多了。
△事前盡力表達與事後反悔,或許都是因為求好心切的正面動機。
△向的行為來自負面的信念。雖然力求表現,卻是因為擔心自己表現不夠好。或者相信自己非得如此否則便不夠好。
△所謂「主觀感受」便是你相信你自己不夠好。也因這個相信,如果你還算是個上進的人,你便不斷地努力想讓自己表現地更好 但是你的感覺就會像現
在這樣懊悔,然後確信自己真的很差。
△從信念創造實相的觀點來說,你相信自己不足,其實是不可能闖造出自己很好的狀態的。自己的不足比較接近是一種評估、一種看法、甚至只是一種詮
釋,離事實是有點距離的。而這看法便是你的信念!
△你仍然可以去做一件事達到你想要的狀態,但你不需要認為你自己不夠好。除非它不是你真正想做的,那麼你便該思考你為何要繼續做下去。
17認識自已的象徵系統
這不是真相。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共同限制性信念下的產物。
△內心與外境並非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僵化答案。這種角度其實否定了心靈求變與多樣性的本質。
△許多坊間的身心靈的書籍或對身心靈不夠了解的助人者,往往會武斷地告訴你,什麼狀況就是代表什麼。譬如說生氣就是在求助、生病就是在討愛、或
是藉由通靈來找答案等等,這實在是無知或是便宜行事,也大大地誤解了心靈的本質。
△要了解自己真正的心靈狀態,是需要透過自我的探索過程,而不是按圖索驥,以期找到什麼病就是代表心理毛病的簡單答案。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狀況也都有它自己的脈絡跟理由,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所以,首先必須先揚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的制式答案
△了解自己其實是要透過自己來了解自己的狀況,而不是靠著一個專家來告訴你你怎麼了。尤其當這個專家或是導師以一個相當肯定的口吻告訴你一個明
確而直接的答案時。所以,賽斯曾說:「小心那些有問必答的人。」
△因為如果有一個「老師」或是「靈媒」可以 很快地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的焦慮便會頓時減輕很多,而老師或是代言人也會很高興自己的權威再一次的
被肯定,但是這不是真相。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共同限制性信念下的產物,並無法真正地改變實相
△外在情境與身體狀況、情緒反應等,都只是一種選擇下的表現這個表現是源自於心靈狀態詮釋下的束縛。束縛解開了,詮釋不同了,外部的一切就會不
同。
這不是真相。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共同限制性信念下的產物。
△內心與外境並非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僵化答案。這種角度其實否定了心靈求變與多樣性的本質。
△許多坊間的身心靈的書籍或對身心靈不夠了解的助人者,往往會武斷地告訴你,什麼狀況就是代表什麼。譬如說生氣就是在求助、生病就是在討愛、或
是藉由通靈來找答案等等,這實在是無知或是便宜行事,也大大地誤解了心靈的本質。
△要了解自己真正的心靈狀態,是需要透過自我的探索過程,而不是按圖索驥,以期找到什麼病就是代表心理毛病的簡單答案。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狀況也都有它自己的脈絡跟理由,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所以,首先必須先揚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的制式答案
△了解自己其實是要透過自己來了解自己的狀況,而不是靠著一個專家來告訴你你怎麼了。尤其當這個專家或是導師以一個相當肯定的口吻告訴你一個明
確而直接的答案時。所以,賽斯曾說:「小心那些有問必答的人。」
△因為如果有一個「老師」或是「靈媒」可以 很快地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的焦慮便會頓時減輕很多,而老師或是代言人也會很高興自己的權威再一次的
被肯定,但是這不是真相。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共同限制性信念下的產物,並無法真正地改變實相
△外在情境與身體狀況、情緒反應等,都只是一種選擇下的表現這個表現是源自於心靈狀態詮釋下的束縛。束縛解開了,詮釋不同了,外部的一切就會不
同。
18新信念的持久性
真正的瘋子不會說自已是瘋子。就像達摩的回答一樣,真正的自已是無法被確定的。
△其實每一個信念都會作用,當你說你要開始相信某 一種新信念,比方說,我是有錢的,那麼立刻地你會感覺到一種心情上的放鬆與富足。你可能會藉
著這個信念而採取一些行動。花更多錢,比如說。若這一點都做不到你可能在這個當下又回到舊信念了。
△信念所造成的實相就像電力使電視開了一樣,一但信念(電力)消失,所應對的實相(電視)就關了,而電力(信念)是由你所控制的,實相是你所支撐它才
持續的。
△把信念當成是事實那就無法變動。而你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而後發現自己的心境受影響其實是個誤解。因為,環境也是實相也是你創造的,往往我們會
忘記這個部分。
△是有規則的存在,但你並不受限。在物質實相除了基本的物理規則,你並不需要將任何一種規則套在自已身上。
△「信念不一樣,本來就不會在一起」,連選擇都不需要,因為意識心在承載這個信念時你就已經選擇了。
△信念的保存期限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左右實相創造的最底層信念為何才是關鍵。
真正的瘋子不會說自已是瘋子。就像達摩的回答一樣,真正的自已是無法被確定的。
△其實每一個信念都會作用,當你說你要開始相信某 一種新信念,比方說,我是有錢的,那麼立刻地你會感覺到一種心情上的放鬆與富足。你可能會藉
著這個信念而採取一些行動。花更多錢,比如說。若這一點都做不到你可能在這個當下又回到舊信念了。
△信念所造成的實相就像電力使電視開了一樣,一但信念(電力)消失,所應對的實相(電視)就關了,而電力(信念)是由你所控制的,實相是你所支撐它才
持續的。
△把信念當成是事實那就無法變動。而你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而後發現自己的心境受影響其實是個誤解。因為,環境也是實相也是你創造的,往往我們會
忘記這個部分。
△是有規則的存在,但你並不受限。在物質實相除了基本的物理規則,你並不需要將任何一種規則套在自已身上。
△「信念不一樣,本來就不會在一起」,連選擇都不需要,因為意識心在承載這個信念時你就已經選擇了。
△信念的保存期限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左右實相創造的最底層信念為何才是關鍵。
19時間同時性之意念建構
真實的過去其實並不會影響現在,只有記憶中的過去會影響現在。
△賽斯有一個不錯的比喻:「你步行穿越森林,發現許多樹木。時間可以理解為整個森林,但是你見到前面的一株樹,把它稱為將來。你以為這樹以前
不在那裏,因為你還未到達它。你把你背後的樹稱為過去。」
△線性時間觀念的影響是:我們的經驗與意識的擴展受記憶窄化了。並且忽略了其他非官方路線也就是可能性的路徑以及過去仍然可以改變的事實。
△你當下所處的這個點,能夠到達當下這個點的「來時路」的路徑有著幾百萬種可能,不是只有記憶中的那個官方路徑。
△你,憑藉著信心,跨出一步,你就踏進了未來(或改 變了過去)。所以,即使閉著眼睛,你都能走出一條路來,而且跟「來時路(過去)」一樣,「
前途(未來)」有著幾百萬種可能性的路徑。
△你只需要管好你面前這一桌實相就夠了。
20信疑之間的跳脫與超越
賽斯觀念論述的信與疑,是需要經由深入地探討與更多的身心靈知識的智性與直覺的理解才能跳脫
△賽斯在《個人與群體事件》一書中的801節提到一個例子:「一個想要死的人本來就預備只體驗人世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說童年,而這個目的會與其父
母的意向相吻合。例如,這樣的一個孩子也許會透過一個想體驗生產,卻不一定想體驗育兒歲月的女人出生。」
△死亡是一種求生慾望的加速,只有基於物質層面的理解它才是消失或是死亡(非存在)。
△當下你準備好要死(求生慾望的加速離開肉體)你便會死。
△我們以有限的(無論是意識或是資訊)觀察建構了真實!
賽斯觀念論述的信與疑,是需要經由深入地探討與更多的身心靈知識的智性與直覺的理解才能跳脫
△賽斯在《個人與群體事件》一書中的801節提到一個例子:「一個想要死的人本來就預備只體驗人世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說童年,而這個目的會與其父
母的意向相吻合。例如,這樣的一個孩子也許會透過一個想體驗生產,卻不一定想體驗育兒歲月的女人出生。」
△死亡是一種求生慾望的加速,只有基於物質層面的理解它才是消失或是死亡(非存在)。
△當下你準備好要死(求生慾望的加速離開肉體)你便會死。
△我們以有限的(無論是意識或是資訊)觀察建構了真實!
21有錢的想像
告訴你一個以後我們會談到的秘密中的秘密,那就是我們所經驗的一切,就是
來自你所謂的「白日夢」喔!
△象徵性的行動簡單講就是,將你有錢時可能會採取的行動,真的付出實行。而且,,根據賽斯的建議,這些行動並不需要很「大」、很「難」的步驟。
△所以說賽斯會說暫時先放掉做不到的「想法」,想後想像自己做得到。就只是想像,不花一毛錢吧!然後,就只是在「想法上」相信這個是有可能的。這也不花錢。光想就很爽了,就像買樂透想像可能中頭獎的心情。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相信」我是有錢的、我是富有的才去採取的行動。而當我能這樣做時,我的心情就愉悅了起來,行動也不再受阻。如此一來我們就具備了以前我們提到過的改變信念的「三管齊下」:心情好、有畫面、暫時放下目前的困境。
▲我們絕對不需要去做主觀上很不爽,很困難的事。
告訴你一個以後我們會談到的秘密中的秘密,那就是我們所經驗的一切,就是
來自你所謂的「白日夢」喔!
△象徵性的行動簡單講就是,將你有錢時可能會採取的行動,真的付出實行。而且,,根據賽斯的建議,這些行動並不需要很「大」、很「難」的步驟。
△所以說賽斯會說暫時先放掉做不到的「想法」,想後想像自己做得到。就只是想像,不花一毛錢吧!然後,就只是在「想法上」相信這個是有可能的。這也不花錢。光想就很爽了,就像買樂透想像可能中頭獎的心情。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相信」我是有錢的、我是富有的才去採取的行動。而當我能這樣做時,我的心情就愉悅了起來,行動也不再受阻。如此一來我們就具備了以前我們提到過的改變信念的「三管齊下」:心情好、有畫面、暫時放下目前的困境。
▲我們絕對不需要去做主觀上很不爽,很困難的事。
22颱風假與天氣
在任何一個當地的範圍裡,天氣確實是忠實地反映了個人的情感。
△天候是我們的情感造成的!
△我相信「若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有所損失。」而當這個信念形成,你損失的可就不只是一天的薪水了!而是更多的行動受阻,除非讓我等到有人/老天可以給我一個「有薪資的假期」。
△賽斯:「在任何一個當地的範圍裡,天氣確實是忠實地反映了個人的情感。而『整體的』天氣模式,則是遵循著情感的更深的內在節奏。」
△《個人實相的本質》第二章裡賽斯提到:「任何的情緒都會釋放出荷爾蒙,如同呼吸會使空氣離開我們一樣,」換句話說,這就等於是我們不斷地在釋放出這種化學物質到空氣裡去而影響了大氣,而實質上的暴風便是由這種交互作用所引起的。
在任何一個當地的範圍裡,天氣確實是忠實地反映了個人的情感。
△天候是我們的情感造成的!
△我相信「若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有所損失。」而當這個信念形成,你損失的可就不只是一天的薪水了!而是更多的行動受阻,除非讓我等到有人/老天可以給我一個「有薪資的假期」。
△賽斯:「在任何一個當地的範圍裡,天氣確實是忠實地反映了個人的情感。而『整體的』天氣模式,則是遵循著情感的更深的內在節奏。」
△《個人實相的本質》第二章裡賽斯提到:「任何的情緒都會釋放出荷爾蒙,如同呼吸會使空氣離開我們一樣,」換句話說,這就等於是我們不斷地在釋放出這種化學物質到空氣裡去而影響了大氣,而實質上的暴風便是由這種交互作用所引起的。
2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貼涼的!根本沒用!它只會讓自已暫時安心跟拒絕其後的成長與洞見所需要的動力。
△所有的、任何你遇見、看見、感受、覺知等等都是在架構二或內在世界就與其他(人) 意識共同同意的約定與演出,而且是對全體都有利無害的,這就是最好的安排。
△你遇到困境時可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直接告訴自己說,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來自我安慰,就像貼撒隆巴斯一樣,貼涼的!根本沒用!它只會讓自己暫時安心跟拒絕其後的成長與洞見所需要的動力。它成了一句沒什麼深厚信心的聊慰之詞罷了。
△只要眼光夠狹隘、知識夠淺薄,什麼都可以是最爛的安排。
△二個面向:一個就簡單地相信與接受實相的特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後去理解所遭遇事件為什麼是。第二,則是盡可能地去了解這個所謂「更高視野」也就是「實相的本質」的論述。以「解信並行」的方式來進行覺察的過程,那麼接下來就是信念的問題了。
24你的神鬼奇航
你也不必擔心你在做內在探索時沒有什麼特殊感覺、或沒「看」見什麼、或看見什麼跟權威的旅行手冊不一樣!
你也不必擔心你在做內在探索時沒有什麼特殊感覺、或沒「看」見什麼、或看見什麼跟權威的旅行手冊不一樣!
△每個民族甚至個人都有其建構「心靈/靈界地圖」,它們多少都是試圖去描繪真實的「不知界」或者未知的實相的內涵與本質。賽斯將這些對於真理或是未知實相的描述稱之為「神話或迷思」的一部分,沒有不好只是不夠精確與明確,而有時它們還會被你所謂負面能量或信念的投射所渲染。
△你相信鬼的恐怖,那麼你就會看到它們如此,而從未了悟到它們其實是自己的信念形成。因而你會自動去找尋鬼來嚇你,而不是其他的「風景」或像魯柏一樣遇到「賽斯」來教他了。
△利用別人寄來的或整個民族所描繪的心靈的明信片及旅遊手冊是方便而且多彩多姿的,但它們也是非常誤導的。
△你相信鬼的恐怖,那麼你就會看到它們如此,而從未了悟到它們其實是自己的信念形成。因而你會自動去找尋鬼來嚇你,而不是其他的「風景」或像魯柏一樣遇到「賽斯」來教他了。
△利用別人寄來的或整個民族所描繪的心靈的明信片及旅遊手冊是方便而且多彩多姿的,但它們也是非常誤導的。
--
由 Blogger 於 8/04/2017 09:13:00 下午 張貼在 胡愛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