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whoiam (胡愛晏) 看板: poem
標題: [讀詩] 古典詩-清濁合流
時間: Fri Aug 24 22:40:31 2012

清濁合流 吳德功
天地鍾奇氣,
溪流濁𠠬清。
足纓堪並濯,
人我自分明。
黑白中間現,
陰陽兩道行。
披書觀勝?,
涇渭可齊名。

「天與地」、「人與我」、「黑與白」、「陰與陽」、「涇與渭」的兩道行,試問
誰還能有第三條路可走?會不會終究是清濁皆混的徒勞無功?無德也無功?人生的是與
非,正義公平果真如此一刀兩斷、涇渭分明嗎?你我都曉得「自分明」、「中間現」
沒有「兩道皆可行」的順利,然而天地之間,何處不能容身?黑與白之際,如何沒有灰
色地帶?陰陽之間,怎沒有商談的空間、徘徊的戲碼?到了最後的最後,會不會吾等皆
恍然大悟,所謂的清或濁只是人與我的視角不同罷了,所謂的白與黑跟本沒有誰對誰錯
的問題,只是在道德色系的全相譜上,那一端的偏向較多而已。那麼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般。這個異我之別,最後仍會回歸太一般的還樸歸真。清也好,濁也
罷,始終會合流。
人生不也如此,睜眼之間、閉目之際,半開半閉的那一剎那,看見的是別人還是自
已?可以洗去一身的污垢卻洗不掉眼前的塵與灰,那蓋在眼簾的有色塵埃是滾滾紅塵裡
誰替吾等沾染上的缺德喪功?又或者是是非非不容許一根頭髮的差距,可是這份堅持與
不容妥協到了最後是齊名、併行、並濯、齊匯、聚氣的殊途同歸呢?還是愈行愈遠?在
那害怕天與地相合的深層恐懼中,我們擔憂的恐怕不是黑白失守、道德淪喪而已,還有
失去這條河的界線會不會被人性的黑暗吞蝕?還是可以見證最終勝利的奇跡?中間的模
糊地帶終究是藉口呢?或是得以喘息的空間?如果合流之後被冠上「同流合污」的大帽
子,那是不是還是選擇往正義的一方站立,比較能明德保身,畢竟全功?
可是呀!現實生活裡,能出汙泥不染的有幾位?所以與其淌這趟渾水,還會被拉下
水的恐懼勝過了對自身操守的信心與人性的信任,那不如就靠邊站,站在光明、白色、
天堂的那一角,而對這對立的一面,又該如何是好呢?那些所謂的「分明涇渭」終有一
天會不得不正面衝突,衝突不是壞事,而是這份衝突與碰撞,交擊出美麗的火花,去看
看黑與白甚至灰色以外的光譜還有七彩、五顏六色呢!在人我不同的視角上,還有第三
者、第四者甚而更多更寬的天與地呢!於是乎,就算是到了最後回歸一體驚覺徒勞無功
,那也是最美的徒勞無功,不是嗎?更何況,誰又知道是真正的白費力氣呢?
如果分離是為了下一次相聚,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那麼就像餓了是為了可以
再吃飯,吃飽是為了可以餓,人生挪出空間是為了可以承載更大的責任,活著是為了迎
接死亡,死亡是為了下一次的活著。正因為會死,所要活得的精采、無愧於心。正因為
活著必死,所以更要好好活著。就是這個缺與盈,退與進,左與右,上與下,異與同,
正與反,暗與光,聖與邪的交戰,產生了各種多元的可能性,世間萬相由此而生。必有
那樣「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最終同歸之途的到來,而在那合一歸一的來臨之前,讓我們
痛痛快快的入戲、演戲又出戲吧?這是深深的著迷於世相萬千卻又清楚這幻相背後,超
脫了濁與清、渭與涇、此岸與彼岸、天上與地上、天下與地下的什麼,那個什麼是個大
大的問號與空白,是個無始無終的問答題,是一道永遠填寫不完的申論題,更是沒完沒
了的填充題,那不是地獄般的無限選項那樣令人不知所措,而是在一清一濁之外的人生
流域有超出想像的航道與河道可以展開冒險,何必執著此島此土才是唯一正解。
也許所有的支脈看似各奔前程、分崩離析、各異其趣,卻系出同源、回歸為一。

題解: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冊。濁水溪沿途接納了萬大溪、丹大溪、郡大溪、
陳有蘭溪、清水溪等支流。「清濁合流」或稱之為「清濁同流」,係指濁水溪流經觸口附
近,則與發源自阿里山脈的清水溪流匯合,是為「清濁同流」,因而容易讓人聯想到涇水
和渭水,也是一清一濁,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只是這裡的「清濁合流」,濁
流過盛,清水仍不足以敵之,最後還是與濁流混而為一,因此看似與涇渭同而實則異。雖
然如此,清濁二溪在此相激,濁浪排空,銀濤怒噴,古人所稱的「龍門湧月」與「象渚垂
虹」的八景勝概,即是指此。詩人看到清濁合流的自然現象,聯想到人事義理,這是詩人
的隱喻。水清濁纓,喻明世則世,水濁濯足則喻昏世則隱,兩條人生道路,鮮明可見,暗
示著自己的心志。但事實上真正面對現實人生的挑戰時,是否能如此涇渭分明,恐怕只有
詩人自己知道吧。

作者:
吳德功

作者簡介:
吳德功(1850-1924)。見〈梧棲歸帆〉。

注釋:
1. 鍾:匯集。
2. 足纓堪並濯:即濯足濯纓之意,典出:《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
取之也。」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喻人的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
3. 黑白中間現,陰陽兩道行:以喻人事義理的是非分際,如自然天道的黑白陰陽,又如
清、濁水般,清楚瞭然。
4. 涇渭:指涇水和渭水。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
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
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後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
真偽是非。

延伸閱讀:
1. 李金燦〈暮春遊南過濁水溪橋偶得〉,《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5月1日。
2. 三屋大五郎〈二八水即事〉,《臺灣日日新報》1905年8月15日。

(余美玲)http://ipoem.nmtl.gov.tw/files/15-1000-1301,c237-1.php

--
http://pilikang.pixnet.net/blog
胡愛晏
你曾努力多久並不重要。而是你目前還在努力嗎?那才是重點。P.182(與神對話)
創意文案、旅宿美食神秘客、、多元化文藝寫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85.2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