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賽道 番外篇 26《存在是為了認識你自已》

完整語音檔 http://sethway.org/blog/?page_id=111

摘錄by胡愛晏:

1、我們總是期待說是不是在自我的層面上,我就看起來很好的話就好這樣子?我後來常發現會導致一個狀況,「實相的創造」會變得比自我了解還重要了。我如果沒有創造出那樣子的實相,或是我還是一直有什麼樣的挑戰在面對,我好像是比較不好的。它變得有點本末倒置了,到底存在或每天的生活其實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創造美滿的生活嗎?還是你對你自已有更多的了解?

2、真正的目的不是在把身體變好、把錢變多、把每天過得非常快樂不能有其它的情緒,因為我們也達不到,反而讓我們有機會去想存在的意 涵是什麼?因為這在我們達不到的時侯有很大的理解跟重要性。

3、我用不同的方式面對同樣的情況,我終於了悟到「我不需要再這樣子撐著」,我還是會存在但是我不以這樣的方式存在。

4、你沒有辦法總是達到自我認為的美好境界,讓你有機會再看這件事情或者說存在的本質到底我們要的是什麼?面對同樣狀況的不同態度,那就是進步。維持一種現象界的美好,它其實並不是我們要的最終的目的。

5、每件事的遇到不是我有沒有弄得很好做為我是不是有變得比較好的準則啦!或是我變得覺察得比較有智慧的那個準則。而是在每一次裡面你是更是了解你自已。所有你面對的狀況其實都是來增加你的了解。因為只有這個部分是不會消失的。

6、不管你在那個形式裡面都不會消失,你所有存在的方式、形式的變化總有一天會消失,你的財產也會消失,佛教講的太消極,不是帶走的 就沒用,它叫你不要執著在那些,但你還是要面對。佛教很多概念是用形而上的規範或教條的講法,會產生內在的壓力迫使你產生更深的討論,而不是停留在行為的規範。

7、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一切萬有最初就不是要創造實相而是為了解祂是誰,是借由創造實相、投射祂自已,我們的存在是不斷透過了解自已而豐富自已,一個概念上的形容,你變得愈來愈大,我們是從自我了解裡面來成就自已,不是從創造實相來成就自已。

8、你在論斷實相的好壞其實是誤解了,跟本沒有不好的實相啦!我們對存在的實相就是誤解、誤解再誤解,誤解實相的好壞然後再採取行動去改變它,其實這個行動又是誤解的。因為你在第一個層次的判斷,你就是誤解它了,你覺得它是不夠好的。然後你產生一個要修正它的行動,然後你再一個誤解是「我修正過了,它是成功的」,所有變成有三個層次的誤解,你誤解了現象的本質、行動的本質、進步或成功的本質,那佛教把這個講說是不斷的造業。對現象理解、詮釋的錯誤,採取行動的錯誤,最後還是誤解。

9、我不認為它是錯或不好,就不用去改變,這是我創造的,我來體驗它的。我繼續採取的行動是不斷的體驗,行動從來不是為了需要去修正,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是好修正的。進步或成功就不會以現象、結果為主而是我是不是更了解自已?我是不是同樣的態度去面對同樣的狀況?

10、自我了解會一直下去,只有這個東西是不會變的,因為你不可能沒有實相,不管是物質的、夢的、多次元的,你的實相永遠會存在。

11、了解你的這個永無止盡就是豐富啦!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豐盛而不止是創造出金錢,是質的不一樣但我們往往會誤以為是量的不一樣,賽斯有一世當乞丐婆,那到底是豐盛還是不豐盛?

12、停滯是不斷用同樣的方式面對同樣的事,牛排吃再久也會吐,再好玩的遊樂器你也不會想坐一百萬次。

13、展現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態度去面對一個情境,這整個東西,它就是豐盛。

14、我們變成會落入一種在實相的創造上,覺得怎樣才是豐盛的、才是好的、才是成功的,我才是有進步的。可是不是呀!你上輩子當有錢人,這輩子當乞丐,就表示你退步嗎?你之前有錢,後來變沒錢了,就是退步嗎?不會單從實相的創造去評斷,當然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創造從物質實相所謂的豐盛。

15、內在的豐盛會創造外在的豐盛,可是你的自我會去解釋什麼叫外在的豐盛而有所偏頗,這就是重點啦!

16、要寫出厲害的悲劇,要多厲害的寫手呀!

17、你活著就會有實相,實相就是要讓你了解,那個了解又會讓你來創造新的實相。你的看法就會成為你,投射成你遇到的現象跟世界。

18、我看到了帳單,我如何透過看到這個帳單來了解我?我看到我了解到我自已是匱乏的,我不過是在展現我是匱乏的,我相信我是匱乏的,所以我有這樣的展現。它只是「我認為我是匱乏」的結果啦!你說你是豐盛,你以為你了解,可是實相並不是豐盛的或者實相是豐盛的,你誤解了。那就表示那個現象是你需要再一次再了解你自已的。

19、你永遠都在直下承擔。

20、人手不夠已經是你意圖要往那個方向去解決的詮釋了,如果你覺得賺得夠了,那又是另外一個處理方式了。我或我們這家店是怎麼理解這個現象?它代表什麼?透過周末人很多,這樣一個現象,我們了解了我們什麼?我看到人手不足,原來我是一直想什麼?我怎會創造出人手不足?我借由人手不足的現象來了解我自已嘛!人手不足是我創造出來或我切入的角度,那我是在想什麼?因為你也是衝突的,你對於要不要那麼多人或是少一點人,你這個想法上也是衝突的,所以才投射出你看到的。

21、爸媽都不支持我,其實是你在某一點的細微之處,你跟本不敢支持你自已,所以父母親才不支持。你只要想好,並且對自已有信心,你去跟父母親講,他覺得你怎麼會想得這麼完整?他就會覺得ok呀!好呀!因為他其實不怕失敗,他是怕你虎頭蛇尾,可是你如果自已有點怕怕,他就會覺得你這樣要做嗎?你就會覺得我來爭取你們的認同,你們都不支持我,好像都是父母親的錯這樣。可是其實不是嘛!

22、從來不是去評論那個實相要怎麼改,是想好就好了。那個信念上的轉變。深刻了解實相是信念的結果,不是方法之下操作的結果。

23、深刻了解就會知道「都好」,我們說好就是好。

 古早味 00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