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有的欠缺與對策全是事倍功半或者說夸父追日的荒野奇談。

看見缺口,想出政策,落實計畫。再多的美好平台,再厚的白皮書,再豐富的人力與工具、資源與管道投入,表面看似吸引與拯救,卻是更加強和加深了「有所缺、有所不足」的幻象空間。愈是努力,愈是徒無功的政府直到檯面數字未見起色之前都還深信「一定是那裡出錯或有所不足,要做得更多」才對。殊不知成就了自已想補的網與一邊打破可能的連結的都是同一隻手、一隻眼。

 

因為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不願相信彼此是一體兩面,更準確的說,上看下,掌權者看這些青年,想要挽救的與不被救的形成強勒拉力。看見別人卻沒有別人,看見卻不是真正看見。最基本命題就在於「盡早」是誰下的定義?誰規定要趁早?不早的話是不是嫌晚、來不及了,沒有能力、不被重用、失去價值、毫無貢獻、創造缺口、人力空缺、浪費青春、荒廢所學?

 

荒謬的是問題問錯了,然後一直企圖亡羊補牢卻是無力回天。因為鳥籠幻象就是問這個題目與寫這個政策指道的人創摹出來的,沒有病何需醫生,沒有設想未來的敵人怎需武器?沒有黑暗,燈光的必要性何在?

 

誰的錯,把眼光導向正確的問法、正道的視角,你會發現這不是錯誤或待補的大洞。是沒有就業?還是不過以有限的認知在創造這病態式的一個坑一個洞的填補到位機制?活出自我,追尋熱情,摸索興趣,找出自已真正想做的事,難道不就是「創業」嗎?一定要成為中小企業、一定要有形有式的個體戶、一定要開櫃上市才稱得上嗎?世界那麼大,一定會有每個青年甚至每個人想做、喜蘝做、能做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工作、本命、職業。所有為了糊口、不得不、勉強、五斗米折腰的自欺欺人不過是基於恐懼與逃避,不是因為匱乏而是害怕去面對真誠的自已。你我一定有真心喜愛做的事,每個人都尊循這個真理,就是最好的就業模式,找出熱情、發揮熱愛、散發熱血,找不到、想不到就代表看不夠、走不遠、摸不透。那就去闖、去試、去嚐嚐,有時侯不試也是一種試,現在沒有,只是看似沒有。靜下心來,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那個激發自已的熱愛所在就是本職、聖職、志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胡愛晏 的頭像
    胡愛晏

    Adonai vasu borragus-胡愛晏(WHOIAM)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