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 將朱一貴事件完整勾勒前後過程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100

過岡山眺朱一貴故里,二首

作者:朱啟南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聚歛難為富,逐貧更釀災(知府王珍掊克淫刑,黃殿李勇吳外以朱一貴托為明裔,於康熙六十年四月廿六劫岡山,塘汛總兵歐陽凱遣周應龍往剿,敗北。五月初一日春牛埔之戰,歐陽凱死,再大潰)。揭竿雖七日,陷地及全臺(臺廈道梁文煊知府王珍遁內地,朱一貴入府城掠紅毛樓砲械、硝磺,而杜君英據鳯山,參將苗景龍戰死,賴池、張岳同日陷諸羅)。宦海優伶化1,仕途負販2開(諸羅參將羅萬倉亦戰死,當時臺灣三縣北諸羅、中臺南、南鳳山,故曰全臺陷,時當五月初一日。朱一貴布偽官爵,負販皆為公侯,而優伶冠服,被掠皆空。民謠云:「頭冠明朝冠,身衣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隱王3封有例,誰為檢殘灰(漢高帝封陳涉為隱王,置守塜四家)。(其一)
鴨解從軍令(朱一貴豢鴨,旦暮出入自成行列,有如行軍),梟徵克敵鳴。戈難向中土,兵已出東瀛(水師提督施世驃調兵渡海,總督覺羅滿保調南澳總兵藍廷珍領兵渡臺,共會澎湖。以守備林亮,千總董芳為前鋒,駕小舟于鹿耳門表識沙路,朱軍以大砲迎拒清軍,望砲臺火藥積處,專以砲注攻,中之。朱軍死無數,遂揚帆由鯤身登陸,藍廷珍繼之,施世驃登鹿耳門)。戰嘆鯤身失,彈飛鹿耳轟(十六日朱軍再犯安平,戰于四鯤身,敗至七鯤身。藍廷珍戰二鯤身亦勝,又由西港追至府城,朱一貴走灣裡溪,被村民擒獻,杜君英、杜會三、陳福壽、江國諭先後出降,送京磔死,時當六月十九日,亦七日平全臺)。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積極的漢化政策,將原住民與漢人同化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101

東征逾載,整棹言歸。巡使黃玉圃先生索臺灣近詠,知其留心海國、志在經綸,非徒廣覽土風、娛詞翰已也。賦此奉教,五首選二

作者:藍鼎元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番黎1素無知,渾噩2近太古。祇為巧偽3引,訟爭亦肆侮4。睚眥5動殺機,其心將莫禦。所幸弗聯屬6,社社自愚魯。太上用夏變7,衣冠與居處。使彼忘為番,齊民消黨羽8。其次俾9畏威,罔敢生乖迕10。無虐無令傲,服勞安作苦。恩勝11即亂階12,煦噓13鼠為虎。所以王道14平,不為矯枉15補。(其二)
內山有生番16,可以漸而熟17。王化18棄不收,獷悍19若野鹿。穿箐截人首20,飾金21誇其族。自古以為常,近者乃更酷22。我民則何辜,晨樵夕弗復。不庭23宜有征,振威寧百谷。土闢聽民趨,番馴賦亦足。如何計退避24,畫疆俾肆毒25。附界總為戕26,將避及床褥27。(其三)


【題解】
本組詩為五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貳冊。本組詩共計五首。康熙60年(1721)藍鼎元隨南澳鎮總兵藍廷珍來臺平朱一貴之亂。叛亂平定後,朱一貴事件暴露了清廷統治臺灣的諸多缺失。當藍鼎元在即將歸返之時,上呈詩作給當時來臺的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題言中「非徒廣覽土風娛詞翰已」則反映了當時宦臺官員的治臺心態,藍鼎元用詩展現了他對於當時統治臺灣的政策的看法與建言。
組詩第二首,藍鼎元所陳述的內容正對相關原漢互動的隔離政策的補救。藍鼎元細膩的觀察原住民的社會的生活習性,提出積極的漢化政策取代不識不知的放任管理,使番能受教化為民「無番漢之別」。同時對於原住民應該恩威並施,但也不能虐待、勞役,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事詩,二十首選四

作者:丘逢甲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莫向帝鄉1問,南陽2多近親。未能成革政3,相厄有尸臣4。廟算歸權戚5,官符付椓人6。空教天下士,痛哭念維新。(其二)
萬里堯城7望,天涯憶聖君。皇綱先紐解8,國勢類瓜分。當道嚴鉤黨9,無人議合群。臣民四萬萬,王在更誰
勤10。(其八)
厚薄分南北11,胡元祚12易微。本朝無異視,四海久同歸。廟略13因誰變,民心失所依。一言邦可喪,但計滿人肥14。(其九)
長頌仁皇聖,千秋賦不加。誰持兩軍15柄,全付五侯16家。餉17急惟搜括,民窮益怨嗟。可憐稱報效,妙計諫官誇18。(其十)


【題解】
本組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伍冊。清末內部政局變動以光緒24年(1898)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至光緒26年(1900)庚子勤王這段時間最為劇烈,1899年7月康有為、梁啟超、唐才常在海外召集華僑籌組「保皇會」,效法日本明治維新,皇帝親政,君主立憲以救中國,意在募集勤王所需經費,1900年8月初,唐才常到漢口建立自立軍總機關,在長江沿岸聯絡會黨,運動清軍,組成自立軍7軍。計畫於8月9日在漢口、漢陽、安徽、江西、湖南同時起兵。但因康有為、梁啟超未能按時接濟款項,只好延期舉事,後因消息洩露,於起義前總機關被破獲,唐才常等全軍瓦解,自立軍起義失敗。庚子勤王雖為康梁幕後策畫,但其實質已屬革命精神,後被視為辛亥革命的前奏。本組詩原共有20首,作於1898年,是詩人對戊戌變法與政變後的
直接反應,也為後來的庚子勤王埋下伏筆,有著預言之效。
【作者】
丘逢甲(1864-1912)。見〈臺山有虎謠〉。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