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whoiam (胡愛晏) 看板 NewAge
標題 [分享] 問賽道:新竹風11-事件慣性當下就可結束
時間 Sun Sep 25 20:43:00 2016
───────────────────────────────────────

阿寬水餃 (1).jpg    


問賽道語音檔
http://sethway.org/blog/?page_id=104

△「我黑白講,妳才不會相信我,因為盡信師不如無師嘛!」

△「沒有什麼阻止妳再轉回來,是轉台不容易還是跳回來不容易?」

△「執念不重不生娑婆…那句怎講?(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

△「我對自已怎樣的反應都接受,接受再接受,這種接受就是暗示你有價值呀!
你看我就是這麼哀傷呀!這麼兇呀!我就是可以小氣、可以哀傷、可以兇呀!
就像有人可以一輩子都做流浪漢、做乞丐對不對?賽斯就是呀!他一輩子也
沒有改變他的實相呀!」

△「我沒有信心,這跟本就是假的。肯定再肯定,我否定自已就也肯定自已。今
天我就想放蹤自已嘛!就想喝十罐啤酒!讓它來嘛!妳不可能讓它來來去去
然後船過水無痕的,妳要讓它船過水無痕就是不管怎樣我都可以接納,再來
就是我們之前談的,我也可以去找我的信念呀!」

△「生命的品質,品質好,也不管它是不是新的問題,發揮你所有的潛能,這是
賽斯定義的品質。妳怎會沒有價值?我已經知道生命品質好的定義是發揮所
有的潛能,我想做的、我喜歡做的我就去做,但為什麼我不做?為什麼我不
敢做?今天不是叫妳九樓跳下去然後飛起來,只要不違反物理定律的妳都可
以做到。那就是信念的攔截嘛!不管是金錢考量、情感考量,那些就會影響
,妳的生活品質變低落,怎會有自信?妳為什麼會覺得沒信心?」

△「總有妳下一步可以做的,不管妳的目標多遠大,總有離妳一步之遙可以做的
事情。」

△「妳今天要創業,沒有人叫妳馬上去登記一個公司,貸款五百萬嘛!那妳可以
做什麼?先想像一下,採取象徵性行動,google一下資料、問一些東西。要
當個小提琴家,妳也沒有錢組小提琴,妳去聽個唱片行、免費的,上個google
…一定有妳現在可以做一步、半步的,那一步是個象徵性,試圖改變信念,
相我是可以的象徵性的行動。」

△「每一個階段妳都會拿個石頭墊腳,那當這個石頭礙腳的時侯,妳就離開咩!」

△「就算在戰場上還有可為,我接受,我承認,然後改變信念。」

△「過去的辛苦和努力是真的那麼不好嗎?所以我要改成輕鬆不費力?那個辛苦
是怎麼來的?」

△「每一次的吵就盡情的吵,我離開那個現場就放掉,那就變成生活很好的調劑。
每段每段我只處理這桌的實相,那生活就變成很精采。」

△「對於妳之前的辛苦,它可能還滿足了妳對未來的期待,那個期待可能有點是
未來不行,那就暗示現在得這樣做。現在如果沒有辛苦,可能就沒有這些錢
,妳所謂未來不會有那麼輕鬆就是在暗示現在要努力才能維持生活所需。一
顆石頭可能是讓妳墊腳摘水果的,一度是有用的,每一個信念不是好或壞而
是有沒有用,這個時侯擺在那邊、那個時侯擺在這邊。妳如果不把石頭搬開
,就變成在踢著石頭前進了。」

△「事後的詮釋跟妳在夢裡面,並沒有說以那個為主。如果一個人對一個作品的
解釋超越了作者本身對作品的意涵,那算什麼?那還是算個東西嘛!」

△「我要新的信念是,我應該可以輕鬆不費力的,那面對這個情況我要幹嘛?
我當然不是撐下去把事情做完呀!這是支持著舊信念。那個行動要支撐的
信念是妳想要的而不是那個行動反而去支撐舊信念。」

△「慣性是安全感,可是有時侯連安全感都不相干,就只是習慣這樣做。」

△「妳有沒有騙自已,妳自已知道嘛!」

△「走不走,換不換工作,我接下來都會很輕鬆。到底有沒有那樣的感覺,妳自已
會知道嘛!事後過一段時間,妳沒有抓到有沒有做決定都會很好的感覺,妳因
著不敢做的那個決定,做或不做,妳都持續著舊信念。那妳要怎麼辦?想做
什麼就去做。妳一定有妳可以做的一步。」

△「妳沒有信心所不採取的行動也是種行動,那行動鞏固了舊信念。我們怕,是怕
舊信念發生作用,可是妳的怕而不採取行動就是讓舊信念發生作用。因為怕而
做或不做都是錯的。」

△「行動永遠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簡單講就是態度或信念。」

△「不能因為很討厭這個工作而換下一個工作。」

 


----
感想:
其實聽問賽道不止是種享受,還是種感激,有免費可以聽,那些各個時空的事件
還有幾年前的新聞事件例如計程車司機等。好像很近又好像很遠。可是每個人問
的問題都很貼近自已的生活。那就像是寫詩一樣,是種享受,我念中文系,違背
父親的一心期盼(法律系),純粹就是為了自已開心,因為很喜歡、很浪漫、感覺
自已很文青。我寫新詩,從來沒得獎,也沒有賺錢,可能也沒人欣賞,或許也不
入學院派的眼。可是就很喜歡寫,寫得很不符合標準,寫得很散文,寫得不夠精
采,跟本就不管。那是一種明明沒有收入甚至每每很想睡很累時,卻第一個想到一
件事。寫的過程就很享受,也不管有沒有人欣賞。那或許也是賽斯講的自發性的衝
動吧!

本集講到象徵性行動,讓我想到企管著名的鳥籠理論(以下摘自mba智庫百科)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1907年,詹姆斯
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
“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
想過要養一隻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只精緻的鳥籠。卡
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
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
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
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
“鳥籠效應”奏效了。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
裡掛上一隻籠子,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嗎?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
自己家的客廳里,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隻鳥回來養。原因是這
樣的:即使這個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並不彆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
鳥籠是怎麼回事情,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終於他不願意忍受每次都要進行解釋
的麻煩,丟掉鳥籠或者買只鳥回來相配。經濟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買一隻鳥比解釋為什
麼有一隻空鳥籠要簡便得多。即使沒有人來問,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釋,“鳥籠效應”也會
造成人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使其主動去買來一隻鳥與籠子相配套。

我倒覺得可以像是「相信會下雨的小女生先準備傘一樣」,或許懶得解釋,做比較快
也是一個方向。重點是,例如談戀愛,什麼東西就先準備兩個人的,看來很好笑,
卻是對未來的一個象徵性行動,妳去吃東西,然後就假裝對面有人坐,妳會說什麼?
如果是要坐在旁邊比較沒有面對面的壓力,那重點來了,妳把包包放在妳的旁邊,
這就象徵妳跟本不相信會有個人坐在妳身旁。如果這個位子是留給同時性的自已(或
白馬王子或真命天子或靈侶或雙生火焰或另一個同心圓)的話,有人會坐在包包上面
嗎?不可能嘛!所以包包就掛在椅背後或是放在自已的腿上,旁邊的位子就挪出來。
當然,有人問時妳也可以假裝這邊有人坐了,他去上廁所,妳在佔位。可是放久了,
妳就是還是相信自已是一個人的,妳也懶得拿起來,假裝會有人來坐了。妳安全帽
也往始準備兩頂了,不管用得到用不到,以備不時之需不是一種害怕危險的保險概
念,而是相信末來會用得到,甚至等下就有可能用到了。然後妳一個人去看電影,
先買團體票,或是外面商店有在賣便宜的優惠票,妳也開始先買二張了,不是故意
多買個位子空著,而是就好像理所當然一樣要買二張優待票,劃位時會用到,還要
求要最後一排靠走道。靠中間的話,兩人通過太困難。靠走道出入很方便,右邊是
走道就不用怕旁邊坐陌生人,左邊留給男友坐。去公園散步,開始靠邊走,不是走
正中間,因為正中間象徵妳從頭到尾是一個人,那有人牽手的話妳也不可能走中間
,因為會擋到人家的路。所以妳靠邊走,手留著給他牽。弄假成真,就好像真的一
樣,也不用時時刻刻都很用力的想,一天想像個五分鐘、十分鐘,記住這欣喜的感
覺,享受它然後放掉預設的條件,因為設細節就代表相信自我的安排而非高我。不
用去設定怎麼來、在那出現?何時來?這交給全我去煩惱,妳不用煩,放掉、放下
,只要把這溫馨、溫暖的感覺蘊涵住,也不用一直抓著,這就是交託出去、這就是
放手、這就是信任。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不要試圖在外界找證據,還在找,還在急,就代表不相信,
不管外在境遇如何,重要的是心態。會進入到下一個狀態,一定是享受現在,滿
足了靈魂的體驗,絕對不會是急著要畢業、恨不得離開、快點擺脫就能跳到下一
階的。但如果急,就接納這急,享受這急,急過以後,再說嘛!

--
http://pilikang.pixnet.net/blog
胡愛晏
做妳所熱愛的事情,然後讓別人為此付錢給妳。
                  丹。米爾曼<生命如此富有>p.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