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uwei.gov.tw/form/index-1.asp?m=2&m1=20&m2=154&id=267 | 惠來社區 |
 |
惠來社區之內容(一)惠來社區簡介 網址 | | 理事長 | 魏坤惠 | 電話 | 0919-708820 | 常務監事 | 周景堂 | 電話 | 6222792 | 總幹事 | 張永昇 | 電話 | 6222887 | 聯絡人 | 魏坤惠 | 聯絡電話 | 0919-708820 | 傳真 | | 聯絡地址 | 虎尾鎮惠來里17鄰200-22號 | e-mail | | 行政區域 | 虎尾鎮 | 社區戶數 | 914 | 社區人口數 | 2,857人 | 社區簡介 | 位於虎尾鎮的最東側,東與莿桐鄉、斗六市為鄰,南與斗南鎮為界,西與下溪里、頂溪里相接,北與西螺鎮、莿桐鄉相隔。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年)隸屬斗六支廳他里霧區他里霧堡惠來厝庄,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規劃虎尾庄惠來厝大字。國民政府來台後,編為惠來里。里名由來和紀念祖籍地惠來有關,據說,祖居這裡的居民可能是「福佬客」。 |
(二)地理位置 位於虎尾鎮的最東側,東與莿桐鄉、斗六市為鄰,南與斗南鎮為界,西與下溪里、頂溪里相接,北與西螺鎮、莿桐鄉相隔。里面積3.22平方公里。 (三)社區特色 1.人文 惠來里: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年)隸屬斗六支廳他里霧區他里霧堡惠來厝庄,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規劃虎尾庄惠來厝大字。 宗岳寮:位於惠來里西北邊,該地屬於西螺地主張崇岳所有,日治時期他在此地搭建工寮招佃開墾而得名。 東光寮:位於惠來里北邊,日治時期日本人東光在此搭建工寮招佃開墾而得名,目前尚有當時遺留的日本宿舍。國民政府來台後,土地轉歸西螺廖文毅所有,此地居民都是他的佃農,三七五減租土地放領,才成自耕農。鄉的玫瑰花產銷班,經營觀光玫瑰園,是新興的經濟農產業。 新吉莊:此地居民原住在斗南鎮溪埔寮,八七水災時遭受水患而遷居新集結成一個新村庄而得名。 隨益新村: 建商黃媽 興在沿著安慶圳北側興建帶狀的販厝,因當時經濟景氣,皆順利賣出,此社區故而命名隨益一村。 大路墘:位於惠來厝西側,可能因聚落於往西螺鎮的大路旁而得名,居民以周姓最多,早年以成衣、織布等工作維生,隨著工廠的沒落,又回復到原來典型的農村聚落。 客人厝:居民皆為羅姓宗親,為日治時期由新竹關西到此開墾的佃農,由於多為客家人,故稱為客人厝。
廟宇:六房媽祖(五股之一)、惠聖宮(主祀四媽祖、中壇元帥)。 萬善堂(好兄弟廟):萬善堂的歷史幾乎可以回朔至清朝時期只是竹寮搭建的建物,面積不大又簡陋,經過善心人士捐獻改建,約民國38年首先改建成磚牆建築,建物也是原大小改建而已,後來在民國66年配合縱貫路拓寬,原萬 善堂須遷移改建,逐集合民間善心人士捐款改建成現在規模。 2.地 安慶圳 安慶圳是一條很早很早就挖掘的大型灌溉溝渠,據說是在清朝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時期就有了,不過年代太久遠了,又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我們就不花時間討論,可以確定的它是湖本付近流下的山泉水。 雷公溪 惠來厝有一條「雷公溪」,現今的我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裡,因為目前它不好玩又沒有利用價值,所以就更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關心。惠來厝的雷公溪又稱為"大港溪",它的意思是只要打雷下雨,溪水馬上會暴漲。台灣的地勢是中央山脈高高在上,山腳下到海邊是由高而低的傾斜,所以一下雨,水很快順著溪流而下,以前的人就簡單的呼稱為「雷公溪」或是「大港溪」。至於以前的人所稱的雷公溪就是現在的「虎尾溪」。
3.景
幾年前虎尾鎮惠來里地區推廣種植玫瑰花外銷農民收益頗佳,林等昌先生原本種植稻穀與其種植廉價又沒競爭力的稻田,跟隨種植玫瑰,那知剛種不久外銷失利,附近玫瑰田一區區棄種翻耕,林等昌先生重挫下,經過一番思考與市場調查,最後才決定開發自助式玫瑰花園。一來省工經濟效益又比稻田佳,又不經市場波動影響。平時接受附近鄉鎮花店預定維持基本費用,每日下班時、平常例假日開放自助式採摘玫瑰、賞花,跟市價比起來大約便宜三至四成的價錢,使大家都能享受採花的樂趣,又可以達到休閒時增進親子間的樂趣和目地,本園區佔地有0.7公頃的土地面積上,又分為室內栽種與室外栽種,所栽種的品種有嘉娜紅、黃色勳章、香檳、紫精靈玫瑰花。本園除開放自助採摘、並提供鄰近學校、 補教業者鄉土教學。 4.產 惠來里的居民以務農居多,一期以作稻為主,二期以大蒜、馬鈴薯為主,其中馬鈴薯為契作,做為薯條、洋芋片的材料,產銷很大,另外花卉也是產銷成功的農作物。
(四)社區組織 1. 沿革 (1) 民國82年5月獲准籌組 (2) 民國82年4月成立。理事長:謝坤州(第一屆))張治田(第二屆)、周世龍(第三屆)、劉寬彬(第四屆)、周世裕、魏坤惠(第五屆)。
2. 組織 組織圖說明:會員大會、理事會(理事長1人)、監事會(常務監事1人)、總幹事1人、媽媽教室、環保志工、老人會。
(五)社區活動 (1) 88年度辦理活動中心充實設備 (2)九十三年度辦理惠來厝社區(C類)社區總體營 (3) 94-98配合中秋賞月社區辦理烤肉歡唱模彩活動。 (4) 民國98年辦理社區情歌對唱比賽活動。 (5) 社區環保義工82人。 (6) 98年10月10日辦理重陽節及老人福利宣導 (7)98年11月份辦理莫拉克災後環境衛生消毒活動。 (8) 每年惠來國小校慶配合辦理社區運動 。
| ---------------------------- 行政院文建會藝文部落格 http://blog.cca.gov.tw/blog/pilikang |
--
由 Blogger 於 4/29/2013 08:15:00 下午 張貼在 胡愛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