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愛詩網大家來讀古典詩《三月初三日舟泊大嶝門上岸拜神》陳璸詩解by胡愛晏

《三月初三日舟泊大嶝門上岸拜神》陳璸


爐香載拜古祠前,

今日輕舟泛海天。

願借長風凌萬頃,

莫教駭浪阻三川。

動心也學臨危坐,

濡首猶期解倒懸。

神若有靈應庇我,

片帆飛渡水宮仙。

上岸拜神

ipeem    

本詩賞析由胡愛晏於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三十日星期四發表於個人部落格「樂多」、「藝文部落格」、「痞客邦」並首次投稿於二○一二年愛詩網大家來讀古典詩活動,謹以此為證。

http://blog.roodo.com/pilikang/archives/20989210.html樂多blog

http://blog.moc.gov.tw/redirect.do?id=163182行政院文化部藝文blog

http://pilikang.pixnet.net/blog/post/37084041 痞客邦blog

 

 

上岸拜神就是本詩的主題,四個字可以打完結束收工了。

可是有耐心一點去看完這詩,甚至進入深一點又跳開一點再回來一點,別有一番風趣。第一句的「古祠前」有個「古」字,第二句開頭的「今日輕舟」的「今」字相互唱喝。第三句的「長」、「萬」形容多數與多勢,第四句的「駭」浪更是畫龍點睛之妙,這還不打緊,還告訴你「莫阻三川」,憑的是什麼呢?就在第五句的」動心也學臨危坐」像是提出解答,又像是老生常談,真有這麼容易嗎?這個「動」的部分,不只是有香的上升、拜的動作、輕舟的駕駛、天與海的微動與輪動、駭浪的驚人之動還有最後一句的飛渡之生動甚至倒數第二句的「神若有靈應庇我」之靈動,都包含了。拜的這個神,與其說是拜自已。心的這個觸動,與其說是搖動。不如說是向內在神明的洗禮與觸動。

 

大自然自有神,否則天與地、山與海、危與安如何自處?但向外追尋解倒懸、應庇我的最後總是像白費心機一樣,是拜古祠前誠心不足?是輕舟泛海的自不量力?是長風萬頃的聲勢驚人?是三川駭浪的自然力量?是神明眾靈的袖手旁觀?還是其實一切的最後只有自已能救自已,而這個自已永遠不會是孤單無助的,因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那怕是駭浪中的輕舟,那怕是古祠前爐香載拜的形單影隻,那怕是欲借長風的自嘆不如,那怕是祈神求佛的借助外力,那怕是飛渡的片帆,都是小意思。在「海天」之威,在「萬頃」之中,在「長風」之上,在「香爐」之前,不如臨危坐,外動我不動,如如不動。並非故作鎮定,而是由內而外、由外又向內的體悟,真切的體認海天一色、萬物與我唯一,拜神就是拜自已,並非單單指的是求神不如求已或天助自助者,而是在這外向內的對拜與內向外的互拜之中,坐在廟裡的站在廟前的竟是同一,到這個階段的認悟。風也好,雨也罷,天也好,海也罷,都在心之中。眼底星空,大放光彩,炫麗奪人。

 

那精神、那力量、那無可言喻的心靈神力,是在這個動心之中、臨危之中不亂的那本質。在三月初三舟泊大嶝門的那一天,上這個「岸」是眾生的苦岸、是現實中的海岸也是心靈的彼岸。回頭一望,借長風的人,和長風本身與長風的出處,一體三位,施--施之物再也無法細分。風是我,天是我,山川也是我。天下在其中,天地在心中,天日在眼中。一拜再拜,求神問卦的最未終境,是恍然大悟駭浪無法阻三川,心浪才能。心中翻騰的質疑之浪可以打翻一船人,看似輕舟不夠力卻是來了巨船也一樣。只因心理信念不足,微風也能變巨風,浪平也能變浪起,甚至無風也能起浪。

 

而這個信念究竟是什麼?看看上的這個「岸」是什麼?這個「門」又指的是什麼?甚至「拜」的這個動作與「神」所謂何指?心舟、心岸、心門、心神全是一體。無人可以動心,除了自已的撼動不已。「拜」字看似被動,「借」字看似委屈,「駭」字看來驚人,「臨」字看來迫人,「危」字看來嚇人,「倒」字與「懸」字更是震撼。「若」字隱含著消極、不主動、無能為力、無可奈何。寄望於「古祠」、「海天」、「長風」甚至「神」與「仙」,最後還是得將「應庇我」的真義認清,由「應庇我」轉為「我應庇」甚至是「我庇應」,如此一來化被動為主動,轉消極為積極。

 

風來不擋不逆,順風而行。借浪乘行。雖是「片帆」,雖是「輕舟」也能臨危不亂,神與我一體,靈與我無異,仙與人不二分。天外沒有飛仙,這個飛仙就在此時此地,外界無巨濤駭浪,這個大風大浪就在心中。

信念動搖了,端坐也無益。再千拜萬拜也無濟於事,因為打從心底不認同或不敢相信自已是主人,真的是這心靈氣侯的一份子,和眾生集體創造這個群體意識下的心靈風暴,天氣正是人們心底情緒的反映與出口。

 

陳璸表面上寫得是拜神的動作,內底蘊含的哲思竟無限寬廣。「莫」字更有「莫名奇妙」的化外之意、弦外之音,像是莫可耐何,又像默默的承受貌,或是莫與匹敵的自嘆,這個「莫」更不只是口頭上的勸阻、心念上的倒退與意念上的自我阻止,還有一種不敢往前,就算往前也要後退的制念。神奇的是,這看來是後退、往後拉、定住甚至牽制住的「莫」字也是種轉折的關鍵,它是個轉化濟,從拜到不拜到再拜,從出海到離海又到再出海。那個「動心」之心,將心坐忘的禪悟,不動明王般的不改其色,仙人不拜自來,神不必忙忙碌碌拯救蒼生,岸上與岸邊和岸下,都是心的動的風景。了悟至此,拍案叫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