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酋使來,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說,憤而賦之

作者:鄭經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王氣1中原盡,衣冠2海外留。
雄圖終未已,日夕整戈矛3。


【題解】
本詩為五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壹冊,首見於《延平二王遺集》。永曆16年(1662)6月,鄭成功猝逝,鄭經在廈門即位,繼承父志,積極養精蓄銳,準備復明大業。鄭經的雄心壯志,在永曆28年(1674)曾短暫實現,當時鄭經乘三藩之亂進攻福建、廣東,也曾一度佔領福建沿海諸府,可惜最後功敗垂成。然而鄭軍勢力讓清廷不敢忽視,初始在永曆21年(1667)時,清廷便遣使赴臺招降,但雙方談判沒有結果。之後,清廷又幾次招降,但鄭經堅持不登岸、不薙髮的條件,一面與清廷周旋;一面爭取時間,繼續反清復明。此詩正是在此背景中寫成。詩歌前半段明言中原已被滿清異族竊據,致使明朝政權與漢文化遺留海外。後半段表明自己心志,日日整軍經武,只為等待時機,反清復明。雖然鄭經在永曆34年(1680)敗退回臺,次年
正月即病死,未能完成光復大業,但此詩的存在,見證了明鄭時期堅決抵抗的遺民意識,是遺民詩作的重要代表。
【作者】
鄭經(1642-1681),諱錦,字式天,號賢之,又號元之,福建省南安縣人。明永曆16年(1662)繼任為反清復明的新領導者,大幅改變鄭成功時代的政制與舊臣。原先仍駐守在思明(今廈門),因為屢屢遇挫,遂於永曆18年(康熙3年,1664)率眾東渡。改東都為東寧,升天興、萬年二縣為州,大小政事皆委於陳永華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