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糖失傷百首》008「禁入」
2014年 10月 12日(日)
by胡愛晏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失傷百首》007「圈套」
by胡愛晏 103/10/11(六)
「閉門掩目不忍糖鐵投河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失傷百首》006「馬陸」
by胡愛晏 103/10/10
「虎口餘生緩行的文資守護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whoiam (胡愛晏) 看板 YLclub
標題 [雲記] 虎尾秘境之「安慶社區」民生路幽靈小籠包
時間 Tue Jun 10 09:04:57 2014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以鄭成功為仁人,以許龍為南洋賊,戰爭若是場遊戲,又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83


南洋賊

作者:盧若騰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可恨南洋賊,爾在南,我在北。
何事年年相侵逼,戕1我商漁不休息。
天厭爾虐今為俘,駢首叠軀受誅殛2。
賊亦譁3不慚,爾在北,我在南。
屢搗我巢飽爾貪,擄我妻女殺我男。
我呼爾賊爾不應,爾罵我賊我何堪。
噫嘻晚矣乎,南洋之水衣帶邇4,防微杜漸5疏於始。
為虺6為蛇勢既成,互相屠戮何時已。
我願仁人大發好生心,招彼飛鴞食桑椹7。

【題解】
本詩為雜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全詩旨在描述鄭成功與粵海許龍的海上爭戰,從「南洋賊」的貶抑用語,可知詩人是站在鄭成功的立場發聲。詩歌先以「可恨南洋賊」破題,突顯南洋賊戕害商漁、擄殺屠戮之惡。詩中「天厭爾虐今為俘,駢首叠軀受誅殛。」可見此次的海上對戰結果,由鄭軍獲勝。之後,詩人又再述南洋賊的可惡──擣我巢穴、擄我妻女,使人痛恨不已。然而,南洋海域的敵我仇視若永不止息,則戰爭亦將永不停歇。是以詩人在最後發出「我願仁人大發好生心,招彼飛鴞食桑椹。」以「仁人」喻指鄭成功;「飛鴞」則為南洋賊,期待南洋賊有歸順的一天,屆時,海上貿易與海上政權,將更為穩固。此詩反映鄭成功海上爭戰情形,史料價值不容忽視。
【作者】
盧若騰(1600-1664)。見〈田婦泣〉。
【注釋】
    1. 戕:音ㄑㄧㄤˊ,殺害、傷害。
    2. 駢首叠軀受誅殛:駢首,頭靠著頭,並排的樣子。誅殛,誅殺。
    3. 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
    4. 衣帶邇:衣帶,即「一衣帶水」。《南史‧陳後主本紀》:「隋文帝僕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滿酋使來,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說,憤而賦之

作者:鄭經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王氣1中原盡,衣冠2海外留。
雄圖終未已,日夕整戈矛3。


【題解】
本詩為五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壹冊,首見於《延平二王遺集》。永曆16年(1662)6月,鄭成功猝逝,鄭經在廈門即位,繼承父志,積極養精蓄銳,準備復明大業。鄭經的雄心壯志,在永曆28年(1674)曾短暫實現,當時鄭經乘三藩之亂進攻福建、廣東,也曾一度佔領福建沿海諸府,可惜最後功敗垂成。然而鄭軍勢力讓清廷不敢忽視,初始在永曆21年(1667)時,清廷便遣使赴臺招降,但雙方談判沒有結果。之後,清廷又幾次招降,但鄭經堅持不登岸、不薙髮的條件,一面與清廷周旋;一面爭取時間,繼續反清復明。此詩正是在此背景中寫成。詩歌前半段明言中原已被滿清異族竊據,致使明朝政權與漢文化遺留海外。後半段表明自己心志,日日整軍經武,只為等待時機,反清復明。雖然鄭經在永曆34年(1680)敗退回臺,次年
正月即病死,未能完成光復大業,但此詩的存在,見證了明鄭時期堅決抵抗的遺民意識,是遺民詩作的重要代表。
【作者】
鄭經(1642-1681),諱錦,字式天,號賢之,又號元之,福建省南安縣人。明永曆16年(1662)繼任為反清復明的新領導者,大幅改變鄭成功時代的政制與舊臣。原先仍駐守在思明(今廈門),因為屢屢遇挫,遂於永曆18年(康熙3年,1664)率眾東渡。改東都為東寧,升天興、萬年二縣為州,大小政事皆委於陳永華處理。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評 斬了樓蘭又如何?忠臣義土終無力回天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85
首頁> 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 總覽-2014 戰爭與災異  

悲中原未復

作者:鄭經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胡虜1腥塵遍九州2,忠臣義士懷悲愁。
既無博浪子房擊3,須效中流祖逖舟4。
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闕化成丘。
復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5誓不休。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首見於《東壁樓集》。永曆17年(1662)鄭成功收復臺灣,未及一年便在臺灣逝世。鄭經繼位後,承續父志,時時刻刻不忘復明大業。清廷曾派使者勸降,鄭經堅持不薙髮、不登岸、仿朝鮮例為藩屬國,雙方和談破局。此詩清楚表明收復失土的心志,誓言掃蕩滿清異族,大有漢賊不兩立的氣魄。儘管鄭經自言「復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誓不休」,將永遠與滿清抗爭到底,但永曆28年(1674)鄭經聯合三藩大舉反攻,卻仍以失敗告終,在永曆34年(1680)敗退回臺。經此一役後,鄭經縱情詩酒,以此消愁,再也無心國事,於永曆35年(1681)元月病故。雖然鄭經在臨終前已知復國無望,但此詩的存在意義,見證鄭經曾經有過的滿腔熱血,也讓後人更瞭解鄭經的內心世界。
【作者】
鄭經(1642-1681)。見〈滿酋使來,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說,憤而賦之〉。
【注釋】
    1. 胡虜:原指北狄,此借指滿清。
    2. 九州:代指中國。
    3. 既無博浪子房擊:張良,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韓報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此句意指既然身邊沒有像張良這樣的謀臣。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當時的鄭經又驚又喜的模樣,躍然紙上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86


聞西方反正喜詠得誠字

作者:鄭經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群胡亂宇宙,百折守丹誠1。
海島無鸞信2,鄉關斷雞聲3。
義師興僰岫4,壯氣撼長鯨5。
旗旆6荊襄出,刀兵日月明。
一聞因色動,滿喜又心驚。
原掃腥羶7幕,悉恢燕鎬京8。
更開朝貢9路,再築受降城10。


【題解】
本詩為五言排律,收入《全臺詩》第壹冊,首見於《東壁樓集》。本詩寫作時間約在永曆27年(康熙12年,1673)12月至永曆28年(康熙13年,1674)3月間,當時吳三桂與耿精忠先後起兵,勢如破竹,鄭經聽聞後又驚又喜,故作此詩。詩題所謂「西方反正」,即指反清復明之事;而「得誠字」,意指全詩押「庚」韻,且以「庚」韻中的「誠」字為一韻腳。鄭經自從在廈門即位,繼承父志以來,始終養精蓄銳,以求來日反清復明。此詩開頭先以「群胡亂宇宙」,貶抑滿清異族,並表述自己對明朝的一片忠心。臺灣雖為海外一隅,但鄭經時刻不忘復明大業,此次聽聞西方捷報頻傳,收復大半失土,不免「滿喜又心驚」,以為大業有成。詩末「更開朝貢路,再築受降城」,既是衷心的祝禱,也是初始的勝利,帶給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儘
管後來的發展仍是功敗垂成,然而透過此詩,可以看見那段歷史的其他面貌。
【作者】
鄭經(1642-1681)。見〈滿酋使來,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說,憤而賦之〉。
【注釋】
    1. 丹誠:赤誠之心。
    2. 海島無鸞信:海島,此指臺灣。鸞信,泛指書信。
    3. 鄉關斷雞聲:鄉關,故鄉,此指中國。斷雞聲,指雞犬不相聞,有斷絕消息往來之意。亦可指祖逖聞雞起舞之典,藉以砥礪自己。
    4. 僰岫:音ㄅㄛˊ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五妃廟(墓)豈非也是某種程度上「嫁夫隨夫」、「婦女無自我地位」的反思?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87


五妃墓

作者:張湄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瘞玉埋香1骨未塵,五妃2青塚草長春。
雲寒孤島魂相聚,直抵田橫五百人3。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貳冊。永曆37年(康熙22年,1863),鄭克塽降清,明寧靖王朱術桂決定殉國,完髮全節。其五位姬妾袁氏、王氏、鄭秀姑、張梅姐、洪荷姐得知寧靖王之志後,決心殉節追隨,遂自縊而死,寧靖王葬之於魁斗山;而寧靖王拜辭天地祖宗後,亦自縊身亡。乾隆11年(1746)巡臺御史范咸有感五妃之貞烈,命臺灣海防同知方邦基為之重修墓園,並於墓前建廟,形成「墓廟合一」的特殊廟宇。此後,「五妃墓」成為「五妃廟」,現為臺灣一級古蹟。張湄作此詩時,「五妃墓」尚未建廟,故仍題為「五妃墓」。詩歌先從五妃亡歿起筆,讚揚五妃殉節,但雖死猶榮,一如田橫的五百壯士,同在歷史中寫下悲壯的一頁。全詩文字自然清麗,以五妃與田橫五百壯士相比,尤顯貞烈。
【作者】
張湄(?-?),字鷺州,號南漪,又號柳漁,浙江錢塘人。清雍正11年(1733)進士。曾任《大清一統志》編修。乾隆6年(1741)4月12日由翰林院遷巡臺御史,兼理提督學政。乾隆8年(1743)4月秩滿,10月丁憂回籍。在臺二年餘,嚴查冒籍,校士公明,政績卓著。張湄在臺期間著有吟詠風物之作〈瀛壖百詠〉,乃其自廈門至澎湖,自澎湖至臺灣,及其在南、北兩路之作。每首四句,詩後皆附詁釋,可作為采風者參考。臺灣道劉良璧曾推崇其作:「山川景物歷歷如繪,令觀者如閱山海經,如讀水經注。光燄陸離,千態萬狀,皆於斯集見之」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將戰火、戰況生動比擬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88

靖臺隨軍入鹿耳門

作者:施世榜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僻嶠1潢池弄2,王師待廓清3。
海門奔兕虎4,沙島靖鯢鯨5。
壁壘6翹軍肅,朝暾7畫戟8明。
霜飛金雀舫9,水漲碧波纓10
(師入港,水漲丈餘。
鹿耳門有盪纓,示水淺深談兵)。
梐枑11火荼12列,鈴鉦13鵝鸛14成,
峰頭孤月落,幃帳15正談兵16。

【題解】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連橫《臺灣詩乘》。施世榜大約在康熙32年(1693)隨父親施啟秉來臺。後來,施世榜與父親到半線開墾(今彰化),於康熙48年(1709)開始在東螺堡(今彰化二水、北斗一帶)興建八堡圳,又名「施厝圳」,工程歷經十年,於康熙58年(1719)竣工,施世榜建造八堡圳對於彰化水利建設有重大貢獻。
康熙60年(1721)臺灣曾發生朱一貴事件,閩浙總督覺羅滿保奉令到臺平亂,因施世榜熟悉地方事務,因而受任隨軍顧問,協助平亂、安撫流民。作者隨來臺靖難之軍從鹿耳門登陸之際,以詩記錄此次海戰。此詩善於用典譬喻,如以潢池弄、奔兕虎比喻朱一貴軍不自量力;以靖鯢鯨、翹軍肅寫平亂之軍威;以畫戟明、金雀舫,寫船戟與戰船的精緻裝備;以碧波纓寫鹿耳門「盪纓」之險要;以火荼列、鵝鸛成形容軍事之緊張與軍容壯盛浩大,作者以華藻紀實,寫下史詩般的臺海之戰。

【作者】
施世榜(1671-1743),諱寅,字文標,晉江安海人。康熙29年(1690),隨父施東入臺,初居鳳山。康熙36年(1697)入選拔貢生,受任閩東壽寧縣教諭,因無意仕途,遂返鄉經營開墾。康熙58年(1719),召集鄉民,開闢彰化平原,引濁水溪興建水圳灌溉,先後完成「施厝圳」、「八堡圳」,造福鄉里;康熙60年(1721)朱一貴事件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89


簡評 曾有人說鄭成功過世得太早,若當時鄭成功仍在,滿清氣數是否依然如此?

戰澎湖

作者:朱琦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五馬奔江1鄭氏昌,一婢生兒2鄭氏亡。
梟雄3割據亦有數4,鐵人5三萬空撞搪6。
湖邊飛舸7弄寒日,白土山8前鋒盡折。
永明年號9那可支10,奪取澎湖作巢穴11。
潮頭12十丈忽驟高,揚旗打鼓亦自豪。
貙狼13短祚14付孽子15,吼門16喧呼潮又起。
五百戰艦來如飛,報道官軍入鹿耳17。
海外納降18誰草檄19,姚侯20深算21老無敵。
生番22雜處思善後,淡水何時洗鋒鏑23。
我聞三十六島24形勢相鉤連,全閩25屏蔽26不可捐。
雞籠27易守亦易失,後來牧民28當擇賢。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朱琦《怡志堂詩稿》。朱琦為清道光15年(1835)進士,此〈戰澎湖〉一詩,為描述康熙平定臺灣、澎湖之事。在康熙2年(1663)鄭成功之子鄭經在廈門戰敗而退據臺灣、澎湖。後康熙平定三蕃之後(1681),決定收復臺澎,於是在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建議下,決定啟用施琅擔任福建水師提督,準備攻臺事宜。在康熙22年(1683)由施琅率兵大戰鄭克𡒉(鄭經之庶長子)大將劉國軒於澎湖,澎湖大戰,鄭軍失敗。經過此役,鄭軍已無力抵抗清軍,於是鄭克塽(鄭經次子)向清廷奉表納降,臺灣、澎湖得歸清廷所有。康熙23年(1684)清廷在臺灣設置臺灣府(今臺南市)、鳳山、諸羅三縣,臺灣終歸被中國清朝統治。
本詩首言鄭氏父子的崛起與敗亡,這當中佔領澎湖為抗清據點。後述及康熙的福建總督姚啟聖的高妙深算,建議康熙任用施琅為收臺大將,終於使得臺澎回歸清廷,並期望朝廷任用賢能大臣治理臺澎。

【作者】
朱琦(1803-1861),字伯韓,一說字濂甫,號伯韓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1


簡評 雖是物是人非,但戰爭托有神助的,比比皆是
東寧十詠其二

作者:高拱乾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曉來吹角徹蒼茫1,鹿耳門邊幾戰場。
流毒2猶傳日本國,偏安空比夜郎王3
﹙臺地先為倭奴所踞,旋歸荷蘭,後屬鄭氏﹚。
樓船將帥懸金印4,郡縣官僚闢草堂5。
使者6莫嫌風土惡,番兒7到處繞車旁。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臺南鹿耳門原為臺江內海的水道之一,今日已隨臺江內海淤塞成為陸地。曾經是著名的古戰場之一,明末大航海時代海上武力集團曾於此與荷蘭人開戰,到了17世紀荷蘭人登陸臺灣,後鄭成功率領軍隊橫跨黑水溝登陸臺灣,驅逐荷蘭人,都是從鹿耳門登陸。民間傳說當年鄭成功率軍搶灘時,得到媽祖神助,水漲丈餘,軍隊才得以順利登陸,於是興建了鹿耳門天后宮以資紀念。高拱乾於康熙30年(1692)任分巡臺廈兵備道,對於臺南當時仍留有眾多統治者歷史征戰遺跡,以及各種不同族群的人文景觀,表示追憶與感嘆。本詩為〈東寧十詠〉十首組詩的第二首,作於施琅征臺後九年,憑弔鹿耳門古戰場,物是人非,改朝換代後,初至臺灣所見的景象,仍是一片草萊初闢的樣貌。
【作者】
高拱乾(?-?)
【注釋】
    1. 曉來吹角徹蒼茫:角,號角。徹,貫通。蒼茫,曠遠迷茫的天際。意謂清晨時分鹿耳門港傳出了號角聲,穿透到遙遠的天際。
    2. 流毒:留傳散布的禍害。此指由顏思齊、鄭芝龍所領導的海盜集團。
    3. 夜郎王: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典出《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傳》夜郎自大。此指鄭成功在臺建立政權,偏安一隅,妄想著反清復明,自不量力。
    4. 樓船將帥懸金印:樓船,高大的戰艦。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心如水,容易排山倒海,不可小看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2


臺灣近詠十首呈巡使黃玉圃先生,十首之二

作者:藍鼎元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去歲群醜1張,揭竿2三十萬。我旅一東征,倒戈雪見晛3。七日復全臺,壺簞4匝地5獻。可知帝德深,望雲6爭革面。餘孽雖時有,死灰謀欲煽。旋起即撲除,夫誰與為叛。當茲振遒鐸7,教化不容緩。民心原猶水,東西流乍變。棄之鋌8而走,理之忠以勸。

【題解】
本詩為五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貳冊。朱一貴事件發生時,作者追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入臺,參與戎幕,為治理臺灣出謀策劃,事後百餘宗族、兵員未返,落腳阿里港(今屏東縣里港鄉)墾荒開發。但此詩甚多誇顯之處,諸如「七日復全臺」、餘孽「旋起即撲除」,並將功歸皇帝德行深厚所致,詩末不忘提及,臺民民心如水,變異頃刻間,因此對其施以教化是刻不容緩。雖然藍鼎元有著許多積極的治臺政策,由此詩看來,卻也流於官方視角在觀看臺灣人民,關心的是事平後該如何「教化」他們。因此王幼華曾評此詩:「全詩官言官語,『稟呈邀功』的味道甚濃。」
【作者】
藍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別字任庵,號鹿洲,福建漳浦人。康熙42年(1703)考取生員。康熙60年(1721)朱一貴事件發生,應堂兄南澳鎮總兵藍廷珍之邀渡臺,隨軍參贊幕僚。在臺期間,將所觀察到的臺灣諸問題,奏陳臺灣道,建議應該:「信賞罰、懲訟師、除草竊、治客民、禁惡俗、儆吏胥、革規例、崇節儉、正婚嫁、興學校、修武備、嚴守禦、教樹畜、寬租賦、行墾田、複官莊、恤澎民、撫土番、招生番。」為當時的閩浙總督覺羅滿保所讚賞。雍正元年(1723)舉優貢生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清兵潰不成軍,對照鄭氏父子那時,風水輪流轉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0


澎湖失守紀事

作者:洪繻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殺氣陰風北斗高1,轟轟雷霆殷2海濤(澎湖砲聲震及臺灣)。
仰首但見天周遭,鬨耳3群驚海煎熬4。
千里逝水聞滔滔5,出地霹靂6讙7蛟鼇8。
電音9驛10至報勝仗,明朝潰卒11隨波逃
(澎湖失守之越日12,撫軍13電信有「我軍極勇,而倭人14已遁」語;又越日,而澎敗卒至)。
依稀15敗耗16人未信,潰卒登岸如蝟毛17。
市中咆喊虎怒號18,戰陣驅來羊一牢19。
嗚呼,四萬義軍同日死,陳濤之罪千秋指20。
今日戰士望風奔21,保全首領走而已22。
爭詫23西洋砲火神,中國砲火日日新。
軍不訓練24棄與敵,城壘有砲奈無人。
歲未月卯日庚午25,蓬萊海岱26生煙塵27。
春風吹浪作號泣28,鯨鯢小醜29抉龍鱗30。
漢廷元老籌妙策31,議和遣使出天津32。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洪繻《寄鶴齋選集》。本詩歷史背景為清廷與日本發生甲午戰爭(1894),清廷潰敗,於1895年4月7日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清廷割讓臺灣與澎湖及其附屬島嶼予日本,此即史稱「乙未割臺」。日本挾勢著攻克中國北洋艦隊的餘威,三日佔領澎湖引發戰事。
本詩內容記述日清澎湖大戰,臺灣巡撫唐景崧發電報告捷,其實日軍已調派大量兵力從澎湖文良港(今龍門港)登岸,清兵潰不成軍,紛紛搭船逃至臺灣,至此臺人始知惡耗。洪繻此詩以寫實之筆痛陳澎湖失守的遺憾,並指責朝廷大臣的昏憒無能。本詩直書澎湖抗日潰敗的悲壯史實,首先談及澎湖抗日砲火之聲勢,戰況激烈,雖時而小勝、然澎湖守軍終至潰敗。詩中提到潰軍有如「牢羊軍」畏戰怯走,並以「澎湖失守」比擬唐代安史之亂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可對比朱一貴鴨母王事件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3


馬將軍歌

作者:徐葵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朝呼鴨,暮呼鴨。鴨妖興,賊擐甲1。臺灣城中將軍守,臺灣城頭墜天狗2。海水起立3飛妖氛,將軍開城麾4三軍。跳刀5走戟何紛紛,十蕩十決6奔如雲。何事城頭鼓聲死,守陴7之軍為賊使。將軍守土關存亡,轉戰已無麾下士。白首親兵刁大成,短衣匹馬相隨行。賊人注矢弦不鳴,環呼將軍是好人,我輩戒勿戕8其生。將軍聞言忽嗔喝9,賊不我殺我豈活。急麾大成速突圍,他日呼兒收我骨。拔刀自剄10血灑空,以血塗玦11玦盡紅。手付大成成泣受,身僵直立橫屍中。賊人咋指12盡羅拜,是將軍者真鬼雄。天兵迅掃欃槍13奔,大成幸保將軍門。郎君間關歷戰地,瞥見高塚巍然存。將軍義不葬賊手,敢道骨寒今已久。啟土爭看忽大驚,異事流傳萬人口。五十三日顏如生,昔日刀瘢14痂結成。吁嗟乎,將軍忠勇信無敵,將軍英烈真如神。
同時死難歐(總兵歐陽凱)許(副將許雲)馬15,將軍事未聞朝野。大書特書不一書,以告采風入史者。

【題解】
本詩為雜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參冊。詩作開場以養鴨人與群鴨景象起興,喻「群賊」、「鴨妖」環伺起事,點出詩作敘事場景為──康熙61年(1722)朱一貴事件、臺灣府南路營被攻。之後開始鋪陳馬定國及其部下如何守城,戰到手下的一兵一卒不存、拿刀自殺身亡,對照《重修鳳山縣志》所記,此詩作者添加了大量的想像和民間異事的成分,諸如「賊人注矢弦不鳴,環呼將軍是好人」、「賊人咋指盡羅拜」、「五十三日顏如生,昔日刀瘢痂結成」等,詩句中並多次貶抑朱一貴陣營,反覆運用「妖鴨」、「妖」、「賊」、「妖氛」等字句對比「將軍」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閩人輕惰粵人勤,看是稱讚也是貶抑,一種種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4
臺灣紀巡詩,五十八首之五十六

作者:夏之芳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閩人1輕惰2粵人3勤,墾置田園內外分4。占籍5莫嫌多客仔6,曾殲7朱祖8作前軍9(臺皆閩粤人錯處,凡粤人莊田,指曰客仔莊,又曰內莊,與閩人氣味10各別。辛丑之變,兩不相容。朱一貴原名朱祖,其前軍為粤人所覆)。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陳漢光《臺灣詩錄》。本詩作者夏之芳是雍正3年(1723)的恩科進士;於雍正6年(1728)欽命為巡臺御使兼理學政,秩滿留任一年,於雍正8年(1730)離臺,夏之芳所作〈臺灣紀巡詩〉共五十八首組詩,是其巡視臺灣時,歌詠臺灣景物與居民風俗之詩作。
本詩為〈臺灣紀巡詩〉組詩的第五十六首,內容提到移民臺灣的閩南人與粵人(客家人)生活習性不同,夏之芳認為閩南人習性較為輕惰;相對的,客家人習性則較為勤奮。詩中提到臺灣朱一貴事件(辛丑之變),緣起於朱一貴部眾以閩藉的彰、泉兩州為主;後與朱一貴結盟,一同大舉「反清復明」義旗的杜君英,其部眾則包括了閩籍漳、泉墾民和粵籍使用潮州話的潮州潮陽、揭陽、海陽一地墾民與客籍傭工。後來,朱一貴與杜君英後由於權力、利益分配不均,彼此產生嫌隙,導致客人(閩人呼粵人曰客仔)與閩人不相和諧。杜君英背叛朱一貴後,投誠清廷,然而卻反被清軍捉拿處死。
夏之芳本詩主要以清廷官員角度看待這段史實,明顯貶低閩人的朱一貴,而同情曾經投誠清廷的客家人杜君英(原籍廣東海陽)。

【作者】
夏之芳(?-?),字荔園,號筠莊,江蘇高郵人。雍正元年(1723)恩科進士。雍正6年(1728)至7年(1729)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朱一貴事件是清治時期第一次大規模民變,民心的反動象徵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5


 雙忠歌


作者:卓肇昌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辛丑1賊陷南路,守戎馬定國2刎頸以殉。壬子3賊攻陴頭,守戎張玉4力戰陣亡。二公事不同,而其慷慨捐軀,丹忱5報國,忠風輝映後先云。作〈雙忠歌〉。)
承平盜賊倡亂離,黃巾黑頭角笳吹(賊皆以布裹頭)。么麼伏莽6妖氛集,天綱倏忽嘆陵夷7。伏波將軍8將才裔(以下謂馬),衝車9無城堅守陴(時未建城)。慘慘10煙塵蔽天日,征鼙震動閃霓旗11。青絲駱馬黃金勒,寶劍錯鏤誓出師。留兵五百囂且擊,將軍一怒猶孤支。其如咆哮肆猖獗,蕞爾12偏隅守者誰。衝突猶欲斫賊頭,滿眼陰黯日厜㕒13。迴首江山無去路,刎頸一死肝膽披。張將軍,殺身成仁後猶昔(以下謂張),壯哉真不負心赤。彈丸五日固其壘,梟獍14烏合喪魂魄。元戎率師檄啟行(時王提督率師救援),前驅策轡列棨戟15。昨日彎弓連白羽,恨不擒王批賊額。搴旂16陷陣身如飛,輕入其鋒忽遭厄。楛矢17盡兮膠弦絕,斷纓刺胸良可惜。卓哉二公若同揆18,疾風勁節厲松柏。丈夫慷慨赴疆場19,狼角悲號走沙磧20。手
提三尺鏖21野馳,奮不顧身尸裹革22。群醜烙23死何能為,忠魂叱吒驚鴟嚇24。千載猶欽二守臣,氣如長虹燭天白。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貳冊。此詩題為〈雙忠歌〉,即作者筆下二主角──馬定國與張玉,二人皆是在「民變」──朱一貴事件與吳福生事件中殉難戰死。與大多數清代文人相同,作者眼中民變與黃巾之亂是雷同的,加上父親曾有避亂的經歷,開頭便說道時代正值承平之際,盜賊卻提倡發動亂事,他們將黃色頭巾綁在頭上吹響角笳挑起戰火,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以「預兆」或象徵式的帶出接下來即將有什麼要發生是常見的手法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6

鹿耳門即事,八首之三

作者:陳夢林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地震民訛桐不華1(庚子2春,有高永壽3者詣帥府自首云:至瑯嶠,一人乘筏,引入山後大澳中,船隻甲仗甚盛,中渠帥4一人名朱一貴云云。鎮道以為妖言,杖枷於市。辛丑5,群賊陷郡治,議所立,因以朱祖冒一貴名。賊平,遣人入瑯嶠,遍覓並無其處,亦異事也。是年冬十一月,地大震。臺多莿桐,辛丑春闔郡無一華者。有妖僧異服,倡言大難將至,門書「帝令」二字則免。僧即賊黨也。賊平,僧伏誅),處堂燕雀自喧嘩。無端半夜風塵起,幾處平明旌旆6遮。牧豎橫篙穿赤甲(時官軍寡弱,賊衆至數萬,多以竹篙為槍),將軍戰血漫黃沙(副將許雲7、參將羅萬倉、游擊游崇功8、守備胡忠義、馬定國、千總陳元、蔣子龍、林文煌、趙奇奉、把總林富、林彥、石琳俱戰死;把總李茂吉9不屈,駡賊死)。傳聞最是游公壯,登
岸漂然不顧家(四月廿九日,崇功自笨港巡哨還,入鹿耳門,官眷有下船者。崇功頓足曰:「官者,兵民之望,官眷下船,則兵民心散,大事去矣!」時賊已逼郡,亟登岸。婿蔡姓者10叩馬固請,願一過家門,區處眷屬。崇功厲聲曰:「吾此身朝廷所有,今日那知有家!」躍馬麾眾竟去。前後連戰,凡手刃數十百人。崇功既殉,蔡亦赴海死)。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前段寫朱一貴事件發生前不尋常的景象──地震頻傳、流言四起,連刺桐都不開花,後段寫康熙60年(1721)朱一貴起事,當時官軍數量遠不及敵軍增加的速度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評 飼鴨閒看海上雲的「鴨」對照「朱一貴事件」有種隱妙的牽連。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7

詠古,八首選二


作者:蘇大山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一竿誰識故將軍1,飼鴨閒看海上雲。(朱一貴,鄭氏故將。康熙六十年據臺灣府城,後施世驃2、藍廷珍3討平之,一貴械送京師被磔4)豎子成名原碌碌5,老臣販國劇紛紛。也知勝負歸諸數,莫把興亡說與君。載筆鹿洲6慚信史,淋漓未讀盾頭文。(其六)
戡定居然邀上賞,微聞龍種出天潢7。(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清廷命福康安8、海蘭察9率師剿之,
五十三年始平)貳師名豈椒房顯10,去病功應茅土償11。骨肉猜嫌秦假弟,股肱倚畀漢諸王12。樓船浩蕩今安在,鹿耳門前海色蒼。(其七)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律詩,收入蘇大山《紅蘭館詩鈔•婆娑洋集》。詩題為〈詠古〉,主旨在詠臺灣相關之史事,整組詩從隋朝大業年間《文獻通考》記錄的澎湖說起,談及唐代施肩吾〈詠澎湖嶼〉、沈光文、鄭氏王朝到割臺,此處選取的兩首,主在論述朱一貴事件與林爽文事件相關的人與事。「也知勝負歸諸數,莫把興亡說與君」、「樓船浩蕩今安在,鹿耳門前海色蒼」兩聯透露出作者內心的觀感。
【作者】
蘇大山(1869-1957),又名有洲,字君藻,又字蓀浦,福建泉州人。1919至1931年主持廈門「菽莊吟社」,1933年倡組泉州著名詩社「弢社」,亦為重要藏書家,藏書處題為「紅蘭館」,自稱紅蘭館主,編有《紅蘭館藏書目》。著有《紅蘭山館詩鈔》、《紅蘭館游仙詩冊》,輯有《簡明詩韻》、《溫陵詩徵》、《溫陵詩錄》、《清人萬首絕句》、《晉江私乘人物列傳稿》、《九日山志》、《溫陵碎事》、《蕃市錄》、《關岳祀典(附備考)》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livery to the following recipient failed permanently:

    

簡評 大量以鴨入詩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098

田舍郎,十四首有序:放鴨

作者:黃炳南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列陣溪頭叱鴨兵,一竿影亂夕陽明。番公戲水隨番母,甲甲1相呼得意鳴(番公番母,鴨之雄者曰番公,雌者曰番母。番指紅毛。荷蘭人據臺時,漢人鄙之,以番公番母呼其鴨也。又有正番、土番、正番公、正番母、番婆仔等名稱。正番指紅毛,土番指生番,番婆仔指紅毛婆仔。相習成風,傳至今日。鴨兵溪頭,鴨陣行列如兵,以竿揮而叱之。余兒時曾戲作鴨母王,以揮叱鴨兵也。所謂鴨母王者,清康熙間為復明反清,自稱中興王之朱一貴也。一貴臺灣人,飼鴨母為業,故以鴨母王稱之)。(放鴨)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黃炳南《晴園詩草》。作者在總序中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强。』此學生時所誦之勸學詩也。餘生於田家為田舍郎,以此為題,賦七絕十四首。」說明了此組詩命名為「田舍郎」之緣由,一為北宋汪洙〈神童詩〉乃其學生時代誦讀的勸學詩,其中勸勉人們就算出身農家子弟、為鄉野之人,只要自立自強便有機會登上天子的殿堂、封侯拜相,有一番成就;一為作者自己亦出身農家,故而創作了此組詩作,其底下的詩作主題均與農家相關,分別為〈田假〉、〈拾穗〉、〈飯牛〉、〈放鴨〉、〈田歌〉、〈捕田螺〉、〈捕泥鰌〉、〈田家〉、〈養豚〉、〈點心〉、〈飲福〉、〈卯酉鞋〉、〈宰猪公〉、〈作尾衙〉,在今看來甚為有趣,其中的〈放鴨〉作者將鴨的意象與朱
一貴結合,云其是「列陣溪頭叱鴨兵,一竿影亂夕陽明」,詩末回到景物描寫上,一幅鴨子戲水圖,暗指著朱一貴等人的揭竿而起,終究是被消弭了


胡愛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